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不好意思發問的新手,可以在這盡情發問,建議發問前,先善用討論區搜尋文章的功能。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Re: [2016.05]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fd6863 發表於 週四 7月 14, 2016 9:13 pm

zhang230631 寫:
fd6863 寫:最後今天在音悅入手了UD-503,老闆的服務真好,
也聽了Mytek 192,雖然聲音很不錯,可惜展示機的價格還是有點高Y~Y

恭喜您入手 UD-503,音悅服務確實不錯,Mytek 192 DSD DAC 問過價位在 4XK(黑色前級版 = 銀色前級版),母帶處理版略低,報價算是相當公道了,不曉得展示機是否有更實惠的價格呢?

其實差不多報價@@
所以才沒衝動入手,哈
UD-503搭配AKG K812真的是不錯..
未來打算在上一個耳擴不知道2萬-3萬左右的有沒有什麼推薦可以試試看呢 :bs:
PS:很佩服你整理那麼多資料,真是厲害....
耳機:westone w60(鬼丸升級線),B&W P7(原廠升級線),AKG K812(原廠升級線)
隨身訊源:FIIO X7+AM5+K5
台機:TEAC UD-503+T-Lab GP-1 USB+魔音師 USB動力源III-外接版+EARLY BIRD 惡堡 POWER 3.5+JRiver
fd6863
SR40
SR40
 
文章: 23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11, 2015 8:22 am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homu 發表於 週六 8月 06, 2016 9:06 pm

ML意外出了前級兼純耳擴No.523
http://www.marklevinson.com/productdetail/~/product/no523.html
圖檔
價位好像也是美元15000? :aa:
音響(廣義的音響系統,含耳機系統)
是電器產品與原(始聲)音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播放和錄音之間永無終止的對話。

無音染的音響並不存在!但是嘗試實現無音染的音響,當然不是徒勞的進取心。
頭像
homu
SR60
SR60
 
文章: 105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0, 2014 2:46 am

Re: [2016.05]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三 8月 17, 2016 7:01 pm

fd6863 寫:其實差不多報價@@
所以才沒衝動入手,哈
UD-503搭配AKG K812真的是不錯..
未來打算在上一個耳擴不知道2萬-3萬左右的有沒有什麼推薦可以試試看呢 :bs:
PS:很佩服你整理那麼多資料,真是厲害....

二、三萬台幣的家用耳擴嘛,最有印象是 TEAC HA-501,應付低阻耳機都有相當水準,大抵是中性、平衡、略為呈現日本器材特有的細膩感,即便是 Hi-Fi 欣賞器材,TEAC 依然堅持監聽調音,不多加修飾 ; 相較於日系的 Luxman,P-1u 更為綿密柔順,清甜不膩,甚是好聽,至於平實價位的 P-200 等中階耳擴無緣一聽,但最近耳機版有一篇 DA-200 + P-200 聽感心得,您可以參考看看。


P.S. 既然 TEAC 已經更新 UD-503、NT-503,那麼 HA-501 的後續型號應該不遠了,也許會有 HA-503 也說不定。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三 8月 17, 2016 7:08 pm

homu 寫:ML意外出了前級兼純耳擴No.523
http://www.marklevinson.com/productdetail/~/product/no523.html
圖檔
價位好像也是美元15000? :aa:

感謝情報分享,Mark Levinson 器材都是 Hi-End 級別,以兩聲道角度來,一萬五美金也不算貴,或許是專為喇叭兼修耳機的發燒友設計,畢竟 Mark Levinson 耳擴不常有啊!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taryaul 發表於 週日 9月 04, 2016 11:21 pm

引用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8996-【DAC】Onix-DAC25DSD

引用 http://www.audionet.com.tw/thread-8639-1-1.html

老實說這台評比為N4 讓我好失望 我認為他應該有N3 以上的資格

版主是認為他是da方面做得不好還是擴的方面

個人認為這台很適合推低阻抗耳罩 可以推得不錯
taryaul
SR40
SR40
 
文章: 39
註冊時間: 週日 9月 16, 2012 6:27 am
來自: 台灣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二 10月 04, 2016 9:37 am

taryaul 寫:引用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8996-【DAC】Onix-DAC25DSD

引用 http://www.audionet.com.tw/thread-8639-1-1.html

老實說這台評比為N4 讓我好失望 我認為他應該有N3 以上的資格

版主是認為他是da方面做得不好還是擴的方面

個人認為這台很適合推低阻抗耳罩 可以推得不錯

ONIX DAC25B DSD 耳擴推力強,HD650 等高阻抗耳機不敢說,倘若驅動 Philips Fidelio X2 確實不俗,營造略為接近圓形的完整音場,高頻彷彿染上一層昏黃色調,既溫暖又不失光澤感,中低頻豐厚、潤澤且量感足,但細節、解析力、分離度、形體輪廓描寫能力差強人意,相較於日系的 Pioneer U-05、Marantz HD-DAC1、FOSTEX HP-A8 等落後一個級距,DAC 品質是其弱項,瞬間拉下不少分數,著實可惜了,假如有馬蘭士 HD-DAC1 或以上素質,應該會更具競爭力。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chenszhanx 發表於 週三 10月 12, 2016 8:35 pm

您好,請問在此列表一萬到兩萬的純DAC或著DAC加擴,沒有推薦評級N1的設備
但是隨身型的有兩台

隨身播放器
TEAC HA-P90SD|推薦評級N1|
Chord Electronics Mojo|推薦評級N1|

請問這兩隻如果當家用在一萬到兩萬的價格區間有競爭力嗎?

感謝
目前家用PC>fiio x3 line-out>SF801>Q701
外出Z5>dragonfly red>Evoke

之前買了紅蜻蜓覺得x3 phone-out輸
但是line-out就非常接近

但是八月朋友massdrop買了m9xx
發現好東西真的不用AB測試,
即使是幾千元的耳道耳罩也是一接上去就不想拿下來
chenszhanx
SR40
SR40
 
文章: 2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13, 2014 8:39 pm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二 10月 25, 2016 8:46 pm

chenszhanx 寫:您好,請問在此列表一萬到兩萬的純DAC或著DAC加擴,沒有推薦評級N1的設備
但是隨身型的有兩台

隨身播放器
TEAC HA-P90SD|推薦評級N1|
Chord Electronics Mojo|推薦評級N1|

請問這兩隻如果當家用在一萬到兩萬的價格區間有競爭力嗎?

感謝
目前家用PC>fiio x3 line-out>SF801>Q701
外出Z5>dragonfly red>Evoke

之前買了紅蜻蜓覺得x3 phone-out輸
但是line-out就非常接近

但是八月朋友massdrop買了m9xx
發現好東西真的不用AB測試,
即使是幾千元的耳道耳罩也是一接上去就不想拿下來

沒錯,至少以我聽過的系統來說,1萬 ~ 2萬台幣價位內的家用型 DAC 和一體機未符合 N1 等級 ; 再次說明,未標明推薦評級的耳機器材代表「沒聽過試過或者無法確定聲音等級」,所以暫且不給予評等。

單論隨身器材,TEAC HA-P90SD、Chord Electronics Mojo 都是該價位的佼佼者,甚至聲音素質能夠以上犯上,但建議選擇 DAC 輸出至家用耳擴,方能避免驅動家用耳罩不力之情形。兩者共通特點是乾淨、噪聲低、細節清晰,HA-P90SD 更中性無修飾,直接反映錄音的優與劣,因此音源品質影響甚鉅 ; Mojo 則是滑順感更勝一籌,適合搭配中性、刺激、動態強、大開大闔型的耳機,譬如同代理的 Master&Dynamic MH40,這副個人給予 N1 推薦評級的開放式耳罩。

Grace Design m9xx 據聞是性價比極高的器材,如表現同於我聽過的 m903,那麼三萬價位內少有敵手,畢竟 Grace Design 是設計監聽設備起家,細節豐富、線條清晰更不再話下,尤其是驅動低阻高敏耳機得心應手,詳細心得請參閱 : 【聽感記敘XIV】DENON AH-D7000 聽感小記,主談 192、Hugo、Converto、M903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二 10月 25, 2016 9:33 pm

由於今年事務繁忙,本文更新會逐步放緩,預告下次改版為「最新耳機/兩聲道系統價位總輯」,加入受注目的兩聲道系統類別,以中高階器材和揚聲器為主力,提供新進入喇叭領域的人參考。


圖檔
向長期關注的朋友們報告,最近新購入Panasonic RP-HDE10(唯一支持日本原裝水貨),成為本人的第二副松下耳機 ; 究其前因後果,得感謝萬惡的前輩勸敗(O) + 推坑(O) + 榨乾荷包(O),莫說我著了道兒,即便沒有那位「魔王級友人」遲早會敗,只不過這一天來得太快(有押韻),所幸至今 Panasonic沒有令我失望過,希望一年以後的獨立評論刊出前,好好享受 Hi-Fi 所帶來的樂趣吧!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6.07]最新訊源、DAC、耳擴、耳機型號與價位總輯

文章li68168 發表於 週三 11月 09, 2016 3:39 am

謝謝版主的整理,購買前的參考非常有用, :worship:
li68168
SR40
SR40
 
文章: 1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13, 2006 2:17 pm
來自: Yi-Lan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五 2月 24, 2017 1:53 pm

2017/03/16 更新內容
2017 年首次改版,標題改為「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修改所有分類的排列順序
新增海外換算價格參考連結
新增耳機與兩聲道系統接法
新增「CD純轉盤」、「CD播放機」、「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綜合擴大機」、「主動式喇叭」、「被動式喇叭」、「電源壁插」、「電源排插」、「電源處理/電源再生」分類
因市場佔有率極低,故移除「耳掛式耳機」分類


新增 4 款「CD純轉盤」
新增 29 款「CD播放器」

新增 20 款「數位流播放器」
新增 5 款「數位介面轉換器」

新增 44 款「家用型DAC」
新增 16 款「家用型DAC/耳機擴大器」
新增 9 款「家用型耳機擴大器」

新增 19 款「隨身播放器」
新增 11 款「隨身型DAC/耳機擴大器」
新增 11 款「隨身型耳機擴大器」

新增 2 款「耳塞式耳機」
新增 86 款「通用型入耳式耳機」
新增 23 款「類客製化入耳式耳機」
新增 25 款「客製化入耳式耳機」
新增 63 款「耳罩式耳機」

新增 15 款「前級擴大機」
新增 5 款「後級擴大機」
新增 39 款「綜合擴大機」

新增 20 款「主動式書架喇叭」
新增 29 款「被動式書架喇叭」
新增 0 款「主動式落地喇叭」
新增 6 款「被動式落地喇叭」

新增 0 款「電源壁插」
新增 0 款「電源排插」
新增 0 款「電源供應/電源再生」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chenszhanx 發表於 週四 3月 30, 2017 12:18 am

感謝版主熱心整理
:worship:
小弟目前用schiit家的jotunheim內建dac--->jot本身平衡放大線路---->Mdr-z7
日前購入隨身用xdp-300R

剛拿到300R就覺得聲音非常精緻..
但是一個不應該用line-out入Jot...一個完全把jot內建dac打趴在地上的概念

因為300R line out 不太方便而且2.5轉xlr線冷門
想要找家用平衡DAC,看了版大文章對下面幾台都很有興趣


家用型DAC/耳機擴大器 (2萬 ~ 3萬台幣)
Pioneer U-05|推薦評級N1|中性、解析力極高、寧靜度高、音場立體
家用型DAC (2萬 ~ 3萬台幣)
TEAC UD-501|推薦評級N3|中性、解析力中等、平淡直白
家用型DAC (3萬 ~ 4萬台幣)
TEAC UD-503|推薦評級N1|中性、解析力高、細節豐沛、平淡直白、分離度佳


尤其是501目前價位落到50000jpy以下
台幣不用一萬五真的很吸引人
但是版大提到U-05,他的評價比501高了一段

好奇他們的解析是用同價位作為基準的嗎?
還有假設XPA-700跟300R是一樣的話
U-05跟501都勝過他們嗎?(畢竟是家用)
或著其實他們受益於9018,解析超過U-05與501。
chenszhanx
SR40
SR40
 
文章: 2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13, 2014 8:39 pm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日 4月 09, 2017 10:16 am

chenszhanx 寫:感謝版主熱心整理
:worship:
小弟目前用schiit家的jotunheim內建dac--->jot本身平衡放大線路---->Mdr-z7
日前購入隨身用xdp-300R

剛拿到300R就覺得聲音非常精緻..
但是一個不應該用line-out入Jot...一個完全把jot內建dac打趴在地上的概念

因為300R line out 不太方便而且2.5轉xlr線冷門
想要找家用平衡DAC,看了版大文章對下面幾台都很有興趣


家用型DAC/耳機擴大器 (2萬 ~ 3萬台幣)
Pioneer U-05|推薦評級N1|中性、解析力極高、寧靜度高、音場立體
家用型DAC (2萬 ~ 3萬台幣)
TEAC UD-501|推薦評級N3|中性、解析力中等、平淡直白
家用型DAC (3萬 ~ 4萬台幣)
TEAC UD-503|推薦評級N1|中性、解析力高、細節豐沛、平淡直白、分離度佳


尤其是501目前價位落到50000jpy以下
台幣不用一萬五真的很吸引人
但是版大提到U-05,他的評價比501高了一段

好奇他們的解析是用同價位作為基準的嗎?
還有假設XPA-700跟300R是一樣的話
U-05跟501都勝過他們嗎?(畢竟是家用)
或著其實他們受益於9018,解析超過U-05與501。

私以為先鋒的 DAC 設計功力非常高竿,即便隨身如 XDP-300R 或敝人自用的 XPA-700,作為訊源 / 數類轉換器使用,給予資訊量不輸同級別的家用器材,採用晶片是其次,隨身受限供電、散熱等設計因素,通常選擇 ES9018K2M 省電型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值得注意 XDP-300R 採用兩組 ES9018K2M,在設計得宜的前提下,訊噪比進一步獲得提升,但不代表 DAC 晶片愈多愈好,設計不良可能導致音質劣化。

本篇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部分評價之型號是按照同價位的對比,換言之 N1 即是我聽過的該價位器材中,聲音素質最優異,然而調音見仁見智,難以區分高下,故不列入評價時的考量。按往年經驗,亦有不少越級挑戰的機種,如兩萬五售價的 U-05 實在過於便宜,本質上完全超越三萬的機種表現,但為免爭議,仍然以「同價位型號」作為評價基準。

回到問題原點,版大列舉的三款器材中,我建議注重 DAC 性能的 U-05,即使驅動 MDR-Z7 也在水準以上,聲音中性、不假以修飾,較為挑剔音源品質,如選錄音良好的 CD 或者 Hi-Res 音源提升感大,分離度與背景寧靜度極佳,即便搭配 Jotunheim(切換耳擴模式),U-05 亦能滿足資訊量的需求了。

曾經在鐵趴聚會聽過 Pioneer U-05 + SONY MDR-Z7,給予評價如下 : 「Pioneer U-05 單端驅動 MDR-Z7(注意是 Kimber Kable 換線版本),音場表現立體、相對寬敞、具邊界感,高頻依舊柔和且舒展,不會刻意強調高音域細節,人聲保持適度的欣賞距離,歌手咬字與氣音皆能完整、清晰地呈現,原本不易控制的低頻更為凝實有力、收放自如,強弱音還原非常之明確,鮮有含糊不清之情形,代表 MDR-Z7 聲音風格已定型,卻有不少可挖掘的潛力。」想來單端口有如此表現,U-05 平衡輸出肯定更加出色,儘管現在標準來看 UD-501 仍然是優秀器材,可惜遇到對手是 U-05,正如我給予的推薦評級,兩者有段素質落差,至於調音方面,TEAC 更為中性、不假修飾,Pioneer 更強調高頻透明度。

UD-503 也是我推薦常客之一,台灣實售價格三萬多元,儘管沒有同場比較,我認為 DAC 素質和 U-05 在伯仲之間,價值體現在耳擴部分,UD-503 非平衡輸出功率 500mW + 500mW (32Ω 負載、THD 1%),平衡輸出功率 700mW + 700mW (32Ω 負載、THD 1%),完全超越先鋒牌 U-05,對應耳機的適應面更為廣泛,未來添購中高阻抗耳機,絕對是優勢。總結來說,若以 MDR-Z7 作為首要考慮,我推薦 U-05 直推或搭配其他適用低阻抗的耳擴,如想兼顧 MDR-Z7 和其他高阻抗耳機,適用範圍更廣的 UD-503 才符合您需求。


註1 : 台灣先鋒並未引進 U-05,倘若購買日本 100V 電壓的 U-05,建議添購 100V to 110V 轉換器,或者同功能的隔離變壓器;TEAC 販售價格和日本同步,台灣公司貨是 110V 電壓,正常使用無虞,保固維修方便,上述幾點可以列入購買前的參考。

註2 : 美國亞馬遜商店的 U-05 全新品不含運費,最低兩萬多台幣,價位非常接近 UD-501(日本水貨)。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andyy22k 發表於 週日 4月 16, 2017 3:31 pm

zhang230631 寫:
事實上,早在 Q010-MDR1 平價版 MDR-SA5000,以及 DENON AH-D7000、ATH-W3000ANV 的年代,已是日系旗艦反擊歐陸三廠的前哨戰了,但完成度始終有段距離。

直到近年,ONKYO 為吉他大廠 Gibson 收購後,接連買下 TEAC 和 Pioneer 影音部門,進而催生 SE-MASTER1、A800 等開放式耳罩,再到索尼大法的信仰簽名系列 MDR-Z1R(MDR-Z7 推出之際,曾有鄉間消息暗示真旗艦的來臨),仿佛宣告「日系動圈之地球反擊戰」即將上演第二幕了。

如您所說,新世代的日系旗艦低頻足夠澎湃,有意效仿兩聲道之聽音感受,譬如 SONY 在官方訪談中表示,MDR-Z1R 開發目標是還原喇叭發聲時的平面波;Pioneer SE-MASTER1 呈現金字塔般的三頻能量分佈,寬鬆、飽滿、富於重量感的低頻魅力十足,同是開放式動圈,日系耳機的設計思維仍迥異於歐陸三廠。

舉個例子,HD800 注重大框架營造的整體感,以及高度音色鑑別力,T1 樂器形體刻劃強烈,活生感、立體感最為出眾,K812 音場猶如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細聽樂器定位一清二楚,彼此都有值得花心思尋找極致搭配、發揮獨特魅力的可玩性,更別提兩聲道大廠 FOCAL、B&W 相繼發展上位動圈 Utopia 和簽名版 P9,往後耳機界肯定會熱鬧非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 Signature Studio 消息出自於日本討論版ULTRASONE Signature STUDIO PROの廉価版!,居然是 Signature PRO、Signature DJ 的簡化版,改用合成皮革頭帶、耳墊和塑膠外殼,驅動單體與上級機相同,所以音質表現非常接近,畢竟參考 Signature PRO 的設計框架,可能價格在 7 萬日幣左右,幾乎是簽名 PRO 的一半。

若消息屬實,那麼 Signature Studio 調音延續簽名 PRO,可能不是您喜愛的那杯茶,為求保險起見,一切等到正式發售後,再來試聽決定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坦白說 Ultrasone 限量系列中,我對 Edition 12 最為欣賞,偏暖性格極好搭配,音場亦是系列作的最大級,難搞程度相較 Edition 10 簡直是天地之別,儘管鍍金振膜的煲機時間長,但低頻不可能少於 ATH-AD2000X,猜測您朋友的 Edition 12 正處於衰聲變化期,建議用 SPL 監聽擴充分 Burn-In,或許會有極大改善。

近期 SPL 家新品數量也不少,Phonitor 已然進化為 X 版本,如預算有限的話,甚至有簡化版的 Phonitor e,具備四芯 XLR 平衡輸出,看到了嗎?Sennheiser HD800 S、FOSTEX TH900mk2VP 正在向你招手喔(笑)!



ATH-W3000ANV !! 這支小鐵中心還聽的到嗎,好像也很有名

對 ESW9 ( 非 LTD 版 )、W1000Z 印象還馬馬虎虎,雖然沒像 AD2000X 那麼喜歡,
但 W5000 這支木殼就吃不下去了,或許是沒用 HA5000 來驅動的關係,音場扁、音色歪,滿滿鼻音
害得我對小鐵木殼印象很差 … :x

DENON D7000 倒是很想聽一次阿,經典銘機!
聽過 D7100 覺得中頻還滿凹的,連我這個低頻樂器控都吃不下去
和網路上形容的 D7000 走向差很多,不禁懷疑是不是沒 Fostex 的幫助老 D 就不行了 ...
有機會再去聽新的 D7200 為 D 家正名 :D

聽過一次 TH900,但台南某華並無合適前端,自己帶去的 GD-01 也推不動,反而搭 PS500 很棒
TH900 素質會贏 D7000 很多嗎?
據說新板 TH900 MK2,相較一代,只有可換線的差別,聲音沒變 ...
F 家的 TH500RP 也有點興趣,不知道是怎樣的聲音,
不過平板部分,在下目前還在「被 HE500 玩」 ing …

先鋒大濕之前趕去海恩,老闆說:已秒完 :ho:
只好再抽空去聽一聽 Z1R,彌補一下沒聽到旗艦低頻的空虛了 ( ? )
話說 ED9 我也無緣聽到 .... 入坑得太晚 T nT 
聽說 Tribute 7 是復刻 ED7,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個 Tribute 9 啊

ONKYO A800 也沒聽說過,這是定位在哪一級的耳機呢 ?

說到低音良好的日系耳機,不禁讓我想起 JVC 老將 DX2000,以 Marantz HD-DAC1 驅動時,
低頻霸道程度不下谷津 U1 推 DT990 那種暴力美式風格,唯低頻收放速度和空間感比 990 勝出不少
( U1 推 990 個人覺得是錯誤示範,不過低頻力道真的很狂,不是給力,而是暴力 :mad: )

HD800、HD700 在官方西裝平衡的設定下,個人吃不下去... 雖然 800 古典很強 QQ
若以「低頻很暴力」的 RSA 猛禽 ( Raptor ) 驅動 HD700,加上 Centrance 家 DAC 清晰的樂器搭配,
則三頻之均衡、華麗,遊走在刺激邊緣卻足夠寬鬆大氣的表現,細節分離更是滿滿一缸,頗為敝人喜愛呢!
可惜當時聽得太入迷,忘了將 HD800 接上測試,在 RSA 下架的如今,空留絕響 ...
至今仍令我難忘的反差是,森海控的家人在 OPPO 上聽 HD700,不到五分鐘就摘下,問:這是森海嗎?這是鐵三角吧?!
而 HD700 和 OPPO HA-1 物主的友人,在聽到 RSA 猛禽驅動的 HD700 時,直言『我從來沒想到 700 能發出這種低頻』
至於 RSA Raptor 驅動的 HD600,相較於 HD700,少了華麗和刺激,均衡耐聽,細節稍欠,或許推 HD800 也會合呢!

『T1 樂器形體刻劃強烈,活生感、立體感最為出眾』形容的太貼切了,深表贊同
在耳機店聽時以 Marantz HD-DAC1 單端高增益驅動,YUI 的幾首歌聽下來,中頻密度 / 高頻氛圍、樂器表現水準高超
愚見這樣的聲音完勝 OPPO HA-1 單端下的單薄,為「以下剋上」做出了精彩註解
(HA-1 推起真男人家的平板,感覺比動圈來的合適,或許因搭自家PM設計,推平板類有一定優化)
但礙於聽慣的 DT990,還是想聽聽看平衡下 T1 能不能推出夠狂夠猛的感覺,
這方面聽說 W4S DAC2 搭 BHA-1 、RSA 暗黑之星還不錯... :poorcry:

K812 如果以一體機驅動,有什麼較合適的搭配嗎?LAG 很久還未試聽,很怕搭到誤殺忠良的前端 @@
AKG 家,還滿喜歡 K702 的空靈和圓形音場,總覺 AD2000X 差一口氣的地方,在他身上找到了

FOCAL 和 B&W 的耳機在下就沒接觸了,家人的老 B&W 喇叭音色溫潤,聲音醇度高;解析、分離卻較一般,典型的英國聲,相信以現代黑科技打造的耳機新品,更加令人期待

ED12 確實不會太難推,朋友常拿安卓手機直上 :eeh:
早先隨友人一同前往小鐵中心試聽,以某高價一體機(哈哈五零²)驅動,ED12 低頻比 AD2000X 紮實
可能正如您所說,run in 正在低頻極少的階段,目前以手機猛爆的低頻量搭配,還要比 OPPO HA-1 聽感均衡 (囧)
ED12 的中頻厚度和人聲相較 pro 2900 提升都很多,樂器退後了些,感覺是 U家中較為均衡不張狂的調音
雖然不難出聲,但在對岸發燒圈有以 Rudistor RP030 驅動者,據稱細節量將同前端的 H800 都巴掉了

SPL 家… 在下恐怕買不起阿,Phonitor 2 就是友人的下個目標之一,我也勸他等 X 版才有平衡
不知夏娜大有沒有聽過 Woo WA22 或小不點 MK8 SE ,聽過幾台不錯的單端管擴,因而對平衡管機產生興趣 :gogogo:

______________


U家新姬簽名工作室 ( 誤 ) 的罩杯看起來還是跟 HFI 580 / 780 差不多大小
不會啦,因為就算聲底是繼承 DJ,我應該也戴不了,只能乾瞪眼而已
還不如繼承簽名破的聲底造福愛好者 :ho:
可能臉頰肉太少,580 / 780 雖然超值、喜愛,配戴時卻始終有偏音問題
而且隨著頸部旋轉、角度變更而擠壓 / 遠離耳罩,漏音和音場的形狀也會一起改變,新奇有趣;堪稱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 x )

之前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調好戴好後斜視在看螢幕,不敢任意亂動 / 轉頭
結果看到肩頸僵直痠痛,只好果斷割捨這倆兄弟 …

作者不是我,卻同是天涯淪落人 … 所幸慘案件數不多: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2399086


______________

題外話:

因目前人在外地,不便試聽耳機,又苦無訊源,只有一台 IPT3 和 UE600、SMSL M2 推 pro 2900
有幸拜讀您的文章,近期購入 Martin Logan Mikros 70,順帶一提目前仍在特價中,可上米國阿罵粽搜尋 8)

圖檔

訊源部分雖然 M2 調音和 2900 頗合,多樂器快歌卻為分離度所苦,原定購入 120 鎂的 DACport HD 升級,卻不送海外
只好盲狙一發 SMSL(原 VMV,已被S家併購) MAGIC DAC,嘗試看看 RCA OUT 轉線直推耳機 :mad:
2900 在剛聽的1千hr內,各種刺耳、冷薄、人聲粗,
值得慶幸的是 run in 近 2千hr的現在,win10 筆電直推也不出惡聲了,正好玩玩看 DAC 直推  :p

至於 Mojo 和 hifi-m8、DACmini 則跟公司貨價格差不多,買水貨頗感不值,不如留待將來試聽後再買,或徵求二手
在阿罵粽上手滑,險以 260 鎂購入二手 Fiio x7,可惜航空不收鋰電池,集運避稅又太繁瑣,只好把機會放生

p.s. 有點好奇 Furutech GTX-D (R) 的聲音,這顆和 GTX-D (G) 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前陣子升級壁插,買了 GTX-D (G); 凝聚、延伸和力度提升有餘,
  寬鬆感及高頻泛音卻不如原先用的 FPX-G 柔美 ( 雖然染得有點歪 )
  後來以 500瓦獨顯 PC 接駁、3D 遊戲高載 RUN IN 一週,改善不大,只好放棄

 
_
最後由 andyy22k 於 週六 4月 22, 2017 8:3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GTX-D (G)→

②Supplier USB﹢昕樂銀軸→AIM UAC→X-SPDIF
③Tunami v2→GD-01﹢qbt18→Mogami 2534

FPX (G)→

①ST1200PT→C6E→CX2→DL012
④Jungle FI-15ME (R)→NFB-28→XLR30M→SE-Master 1

其他加減聽:T1/HD700/K712p/HE-500/2900/DT990/X2/FA003W

「奏響心中期盼的聲音」

偏好:https://goo.gl/M1Zcqs
頭像
andyy22k
SR125
SR125
 
文章: 508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12 5:30 pm
來自: 新手村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五 4月 21, 2017 6:22 pm

接續上篇回覆:※看圖說故事~從銘機看隨身聽的發展史~※,滿滿文字、滿滿熱情……,看來得全力以赴了(感動)(淚流滿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您提到的 ATH-W3000ANV,確定台鐵展示中心沒得試聽,全球限量 2000 款的稀有度而言,也許捨不得公開展示,同場聆聽 AT-HA5000ANV 的機會更是少有,唯一機會是玩家聚會或家訪了。私以為調音僅次於 FOSTEX TH900(限定木殼耳機)。我對 ATH-W5000 聲音印象也不佳,即使是 AT-HA5000 官配耳擴驅動,高頻刺耳,中頻厚度欠奉,低頻量感薄弱,相較以往的鐵三角木殼特色亦有所不及,定位稍次的 ATH-W1000X 更值得一試之,三頻能量感更平衡,改善低頻下潛力及延伸,適於還原交響演奏,全面性無須多言。最新一代的 ATH-W1000Z、ATH-A1000Z、ATH-A2000Z 聽過次數不多,待閒暇之餘再好好評價!

深表同感!DENON AH-D7000 真是超抵玩的封閉式動圈,2014 年好友購入 DENON AH-D7000 二手美品,一時興起寫篇聽感記敘XIV|AH-D7000 天龍旗艦來評論 192、Hugo、Converto、M903,不妨參考參考。AH-D7000 並非沒 FOSTEX 幫忙不行,而是完全由 FOSTEX 設計代工兼製造,DENON 負責調音,CD 播放機、前後級擴大機、綜合擴大機、喇叭(早期)才是自家設計。新旗艦 AH-D7200 哪家代工未知,所幸回歸天龍家風格,上代簡直是天龍耳機黑歷史,唯音場規模微縮,樂器音色異常明亮,低頻存在感強,猶如暢飲氣泡水,感受到苦澀、嗆辣、刺激,照理同集團的 Marantz HD-DAC1 具備相當程度的染色,如此驅動之下,AH-D7200 竟能保有如此強烈的調音風格,令我備感意外!

FOSTEX TH900 具備封閉式動圈的 Hi-Fi 頂級水準,曾經聽過 North Star Design EXTREMO + Luxman P700u 單端驅動,清晰、透明、艷麗、澎湃……都不足以形容,解析力、細節、分離度、音場完整度勝過 AH-D7000,缺點是略嫌刺激,有時素質太好的耳機,特色又非常鮮明,耐聽度必然下降,視乎您如何「取捨」 — 另覓它款耳機,抑或在器材調音上下功夫了。FOSTEX 回歸平板技術的新作 TH500RP,原本在我的考慮名單內,誰知半路殺出 A800,猶豫良久最終放棄,TH500RP 平板技術未見突破,亦非我偏好的甜甜圈振膜,假如是監聽用的 T20RPmk3n/T40RPmk3n/T50RPmk3n 可以買來玩玩,換算價格 5000 台幣有找,該社開發的「RP -Regular Phase-」平板單體稍加改進,通過 Z 字型印刷線圈,令縱向與橫向的振膜運動更均勻,中高頻細節更上一層樓,是副輕鬆好入手的平價 Planar Magnetic Headphone。

當初聽到 HiFiMAN HE-500,呈現豐厚飽滿的人聲、溫和衰減的高頻、緊緻有張力的低頻,怪獸般難搞的 HE-6 亦難以取代,後者再解析力、微細節、細膩度、大動態、低頻下潛力達到極致,體現於聲音素質之外,旗艦、次旗艦有意無意的調音區別。坦白說,我仍然懷念 HE-6 意圖營造靜電般的細膩調音,期待新平板旗艦 SUSVARA 可否帶來驚喜了,既然泛指世間一切妙音,那麼會是什麼樣的美聲呢?

Pioneer SE-MASTER1 沒得試聽真可惜,這對開放式動圈是我的最高目標,而封閉式尚在觀望,興許選擇木殼耳機的集大成者 TH900,畢竟對 FOSTEX 抱持著特殊情感,其素質和技術實力絕對過關。Panasonic RP-HD10 全面昇級版 — Techncis EAH-T700,國外用戶反映耳墊掉皮的問題,極可能採用環保材質,耐用壽命至多一年,暫且忍痛放棄!

ONKYO A800 聲底中性微暖,人聲清晰飽滿,低頻規模感(包圍感)接近於喇叭,其層次感、輪廓描繪極為清楚,音場自然、開放、無邊界感,樂器分離度之強,能完全壓制大編制演奏,私以為超越 Philips Fidelio X2,定位極其準確(測試電影大作《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不禁懷疑是 Pioneer 的技術奧援,加之 ONKYO 單體研發實力和歐系微暖調音,造就睽違 1980 年以來的首款旗艦開放式動圈。考慮萬元級價位,A800 完全符合 N1 的推薦評級,但試聽機會極低,若非經常敗家的友人,我也無從確認聲音質素是否滿意、音染能否接受了。

JVC HA-DX2000 算是私生子,為大中華地區打造的特規旗艦,日本仍視 HP-DX1000 為正統旗艦。HA-DX2000 曾經在中壢腳踏車店聽過,輕輕柔柔人聲乃是一絕,於此之外,散發木殼諧振的濃密感,若有機會與 ATH-W3000ANV 同場較量,孰勝孰負況未可知。低頻方面,HA-DX2000 暫無您所述的「暴力美學」風格,因染上加染的 Marantz CD8005 + DA&T U4 系統,必定影響耳機的風格發揮。

______________

聲海/拜耳旗艦 HD800(S)、T1 2nd Generation 的同場較勁,去年在巴哈網誌寫過紀錄,兩副耳機表現的演奏張力、音色質感、樂器形體手法各異,是否符合真實無從得知,畢竟沒有參與錄音過程和母帶後期製作,故每家品牌的獨特個性,反映聲學設計與調音堅持,擇其所好而選之,好聽與否更重要!驅動性方面,HD800 S 猶勝於 HD800,言下之意是好驅動了,T1、T1 2nd Generation 驅動要求相差無幾,二代調音往主流審美靠攏,低頻量感稍稍豐沛,初代不假修飾的高頻變稍暗、滑順。同理可證,HD800 S 經歷相似的調音變革,該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呢?抑或市場導向使然?留給大家想像了。

當預算在 15 萬台幣內,想組一套旗艦動圈系統,我建議選屠龍刀 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V2,資訊量高到爆炸,內建耳擴水準極高,直推聲海 HD800 保證有驚喜,而阻抗變化劇烈的 T1,保險起見搭配 SPL Phonitor,或者以上等級的家用擴,確保完全驅動之可能;截至今日,我聽過最高級的 T1 系統當屬源音的 CHORD Hugo TT + Bryston BHA-1,線材型號未一一熟記,大致是德國敏力和瑞典農夫線,採平衡路徑驅動 T1 李茲線版本,高頻明晰透亮、中頻人聲中正少渲染,低頻沉穩到位,唯獨缺乏 HE1000 平板特有的烘托感。當聆聽帕格尼尼《魔鬼顫音》,竟然清楚聽見運弓時的俐落線條感,分離度非常之優異,富於層次感與潤澤感,即便替換為挑戰者等級農夫線的 HD800,T1 李茲線平衡版仍佔贏面,唯音場更加密實,而非發散地呈現,想是拜耳家美化調音的手法,每道音符都相當清晰可聞,在保有絕對瞬態等素質的前提之下,不會過於強調細膩度,beyerdynamic 憑動圈技術,營造接近靜電般的流暢質感,代價是付出高昂的驅動成本和精心調校。

W4S DAC2 + BHA-1 確是不俗,曾聽過十萬元級的 W4S DAC2 DSD SE(新改版成 v2),配合監聽擴 SPL Phonitor 來推拜耳動力 T1,音場重新塑形,蛻變為 HD800 那般壯闊雄大,低頻下段極其凝聚、飽滿且結實,接著換成 MSB Analog DAC 彷彿看到全新境界,R2R DAC 流暢綿密的質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此可見旗艦動圈潛力之大,未親身嘗試,簡直難以想像。RSA 旗艦平板專用擴 The Dark Star (暗星),標準大音場、大動態、氣勢充盈、不拖泥帶水的美國聲,倘若驅動 HD800 或者 T1,既有特性會進一步放大,竊以為適合 HD700、T90 等次旗艦動圈,不再為格局所限,無愧於十萬等級的耳擴,我想知道推平板耳機會是何種聲音。

在音悅聽過幾回 K812,印象中器材是 Calyx DAC24/192(友人擁有) + Eddie Current Balancing Act,音場營造立體,絕非刻意為之,而是自然地敞開在你面前,空間感呈現球形狀,前後、左右、上下維度皆能正確還原,體現 AKG 掌握開放式結構的設計進步,但 K812 驅動要求特殊,因為管機驅動使得聲音輪廓稍具毛邊,中高頻及低頻段的銜接未達流暢水準,勢必得費心挑選耳擴了。該副耳機最大缺點是脫焊,我看過拆機圖,哈曼在 5000 序號後改進結構設計,但對岸用戶測試過,任何時期的 K812 均未解決,所以我不會推薦 K812,直到哈曼正視問題,或者推出全新設計的旗艦耳機。題外話,三星集團旗下的 HARMAN ,以致於擁有品牌 AKG 能否找回初心,對此表示疑慮!

______________

Marantz HD-DAC1 高增益驅動贏過 OPPO HA-1 情有可原,採用三段式電平增益、HDAM SA2+ 電流反饋型放大設計,三萬價位的 DAC/耳擴是絕無僅有了,800mW/32Ω 足以應付多數耳機,是否平衡無關緊要了,電路架構、零件選用決定一切;況且友人聽過 HA-1 表示輸給 HP-A8,動圈驅動皆不盡人意,僅推平板耳機適合。

原本 OPPO HA-1 發售前非常期待,恨不得殺去桃園雄發試聽,後得知 NOVA 億而創有展示,接連試過 PM-1、PM-2、HE-560、HD800(平衡)、T1(平衡)、AH-D7000,平板耳機的相性最契合,HD800、AH-D7000 都出現聲音乾澀、低頻控制不力、音場規模縮減等情形。原廠套裝搭配 PM-1、PM-2,聲音呈現緩慢、留有餘韻,很耐人尋味,低頻擁有一種獨特、屬於平板的魅力,娓娓帶出寬鬆、微微發散與大片形體,有別於其他廠牌注重凝聚、紮實的聲音特性;高頻偏暗、收斂的前提下,聆聽小提琴演奏,PM-1、PM-2 表現細緻的運弓力度變化及豐潤泛音,當然素質不及同場的 HE-560,論解析力、細節、瞬態、動態表現,後者全數勝出,完全不是同等級的平板,OPPO 是以特色見長,HiFiMAN 則融合音樂性與音響性,兩者猶有勝之。

______________

我認同 CEntrance 的聲音理念,訴求中性、細膩度良好、細節梳理平順、反映錄音黑位明顯(背景寧靜度高),最重要是定價合理,下手無負擔,當然追求大動態、大音場可以考慮 Wyred 4 Sound、PS Audio,務求中性、細節充沛、分離度高也能選擇 Mytek、Benchmark、Grace Design,舊版型號如 W4S DAC2、NuWave DAC、192 DSD DAC、DAC1 HDR、M903 設計水準依舊,有時不必追求最新款,綜合考慮性能、預算與性價比的平衡方為上上之策。

HiFi-M8 是隨身 3-pin XLR/4-pin XLR 耳機輸出的唯一解了,瘋狂設計師、瘋狂構想......;當時驅動 German Maestro GMP450PRO 已然足矣,營造略具規模的橫向音場,人聲表現細緻,樂器分離度極好,層次感極佳,背景寧靜度極高,底噪幾乎不可察覺,以柔和、不侵略的方式呈現細節,儘管解析力、音場、動態與家用器材有段差距,HiFi-M8 CMB 外表看似隨身器材,卻擁有挑戰家用機的實力;唯缺少線性輸出,無法視為 DAC 外接耳擴、綜擴或前級,否則 HiFi-M8 絕對物有所值,二手價更降至萬元以下。

您有無發現,其他美國品牌極少關注隨身市場,而公司規模小的 CEntrance 仍默默耕耘隨身 DAC 和耳擴,甚至是隨身播放器底座結合 DAC/耳擴的概念製品,頗有自成一派的架勢,可惜在產已久的 DACmini 未有後繼機型,採用「四分割」的隔離設計,同等或更高價位的美國器材難以見得,我喜歡 CEntrance 設計架構和理念(小型化取代家用、綑綁系統),假如你也追求平價好聲,別錯過了!

______________

我對管機無愛,更推崇失真極低的晶體擴,在耳機店、耳機祭、音響展、聚會和家訪聽過管擴,故未能臨幸……呸呸,我是說侍寢;好不鬧了,總之展示據點少,罕有機會品味 Little Dot MK8 SE 這道濃郁提拉米蘇,另一道豪華千層派 Woo Audio WA22 有幸於音響展嘗過,由平衡方式驅動 Audeze LCD-X,也有超乎水準的聲音了,詳細聽感實在記不清了,留待您試聽分享囉!

Tribute 7 是超旗艦 Edition 7 的傳說再現版,那麼設計目標為 Edition 7 簡化版的 Edition 9,並不具備復刻價值,因為 Tribute 7 仍然可以購得,追求極致的燒友必直奔超旗艦了。Ultrasone 投注中低階的心力並不高,但小改版的 PRO 系列值得關注,改為 Signature 相仿的頭帶設計,材質選用合成皮革,至少不壓頭了。

______________

Martin Logan Mikros 70 去年推薦過,難能可貴是細膩、透明的中高頻之外,兼具深沉、大片的低頻呈現,令我想起仿效喇叭的新調音美學。假如我的認知沒錯,您是追求「暴力美學」的低音控吧?不如收一副 JVC HA-FXZ200,其下潛延伸遠勝於 Mikros 70,量感極為豐沛,感受到十足的存在感,前端控制力得當,低頻更清晰、更具層次感,完整重現鬼太鼓的形體感,由鼓皮擊打的中心點向外擴散的震撼力,除非是萬元級的 Pioneer DJE-2000、Kennerton ALGIZ 等怪物耳道,否則 HA-FXZ200 的表現無出其右。

由於 HA-FXZ200 定位接近於「半家用」耳道,即便當時的 FiiO X3 輸出功率也相對勉強,如何驅動得好好思量了。倘若追求全頻段的平衡性、高解析力、高透明度與緊緻低音,Pioneer SE-CH9T 榮登 2017 最佳推薦的平價耳道,無庸質疑的 N1 級別,至少是兩倍價位水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

Furutech GTX-D(R)、GTX-D(G)兩者聲音差別,坦白說我也不知道,當初購買前參考音響版的各廠牌的壁插使用心得與價位,輔查閱網路評價,得知 GTX-D (R)壁插是細膩聲底,淡淡的「古河味」未如 Oyaide R1 的奶油味染得厲害,如今時過境遷,若可以再選一次,CSE、Kojo 肯定會列入備選名單中,原因很簡單,因為兩家都是電源處理器的製造商,而音染、好聽什麼的才不重要呢(傲嬌語氣)!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andyy22k 發表於 週六 4月 22, 2017 2:39 pm

zhang230631 寫:承上文(略)

→ 為節省板面盡微薄之力 Or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哈,歹勢,個人容易東拉西扯,嚴重離題,沒想到夏娜大還不厭其煩的回覆 :ya:

W5000 之前是拿展示中心的 HA22TUBE 驅動,真的同樣條件下輸 AD2000X 太多了
由於台鐵那沒看到 AT-HA5000,還想說是不是冤枉他,看來要將他推出基礎音響性真的頗困難
改天有幸再臨 ( 不是臨幸喔 ) ,再試 HA5050H 能不能解決他了,
雖然完全買不起,但聽起來還是滿雜食的一台機器,驅動他牌 ED12 也無不適感,
更將私自認定潛力不過爾爾的 AD2000X 帶至更高一層境界,甚至表現古典樂曲都別有一番風味
註:平時不聽這些,只測了一首命運,以 HDVD800 下的 800 印象做基準,2000X 還有及格分,辛苦他了

『上代簡直是黑歷史,唯音場規模微縮,樂器音色異常明亮,低頻存在感強,猶如暢飲氣泡水,感受到苦澀、嗆辣、刺激』
上代是指 D7100、聽感是 D7200 對嗎? 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錯
( 新款再做成 D7100 風格我會吐血,無論外觀或聲音都是 (( 7.1k 粉原諒我 )) )

D7K 這篇之前有幸拜讀,另外還看到熊大的 DA300USB 直上 D7K 聽感
若以此推測,驅動難度來說或許 TH900 相對要更高些,在台南某華試聽時,
Aune T1 一代及 RAD-WS、高登家 GD-01 驅動的 TH900 低頻都軟趴趴的三頻失衡,無質無量又緩慢拖沓,
唯 DA&T U1 驅動時,低增益下極為廉價暖糊,類似ipod直推DT990,直到高增益始出現網路上相似聽感,
上下兩端延伸恐怖,大開大闔,氣勢萬鈞,其中高頻的暴走程度直接超越沒RUN開的極致 2900
聽不了兩分鐘就摘下了,我怕再聽兩分可能要叫救護車,送醫補耳膜了 :mad:

沒想到 Luxman P700u 下的 TH900 威猛如斯,太兇殘啦,700u 無愧低阻耳擴王,似乎也深受 G家用戶喜愛
關於北極星家的 DAC 有點疑惑,因為英文太難記 ( 囧 ),曾不少次看過評論說同級內細節量輸給他牌產品
北極星特性似乎較重自然感,而非細節量,但若以「同級品細節不弱於他牌 DAC」北極星家有哪些值得推薦呢?
 
甜甜圈振膜是什麼,聽起來很好吃 :ya:
這麼便宜的平板耳機,又有均衡的評價,真的要多多關注
可惜國內尚未引進,討論也較冷淡 ( 可能較少人知道 )

要聽到 HE500 發出如您所述的聲音還不太容易呢,個人聽了一些所謂大電流、純A類、或管機驅動
反而常聽到他發出中頻空蕩或低頻半殘、音場平面等聲音,或可稱之「耳機的悲鳴」了,
回頭再以 OPPO 手機直推、以電腦主機板內建音效後擋板耳孔直出,才驚覺直推下的 HE500 三頻更健康自然
( 這點在早先為驅動 DT990 600 Ω 而奔走時,也深刻體會過,直推均衡度意外的好,不過 ipod 直推聲音就很慘了 )
而在 OPPO HA-1 驅動下方得發揮真正實力,更換 HE6 廠線 XLR4 後,GD-01 平衡驅動尚可,只好再往隔變嘗試了

原來 RSA 黑暗之星也是平板用的擴,長姿勢啦 !
但似乎不像 OPPO HA-1 那麼挑食呢,綜觀網路心得,以闇星接駁動圈的聲音也鮮有惡評,不愧是十萬水平

HE6 個人尚無緣得見,不知是什麼系統,能讓這麼窮凶極惡的低敏耳機運動起來,莫非是傳說的 EF6
最近只看到 HEK 和 EDX 各自的 V2 和香格里拉,SUSVARA 還沒聽說呢,值得關注: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91024687.A.717.html

Techncis EAH-T700 在 AZ 大的評測中驚鴻一瞥,雖然機構和材質用料問題,
若聲音真的有愛,感覺也還好,畢竟各家老牌銘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
K701 頭帶兩側的調節片容易斷裂、HD598 耳罩旋轉節點處破裂、DT990 舊版頭帶沾黏 / 窗戶氧化
TH900 / D7000 蛋白質耳罩風化快、ATH-AD? k 系列耳罩亦同,HE400 / 500 頭帶兩側金屬調節環極易生鏽 …
但自用兼「收藏」就不得不多多考慮了 :haha:

依您描述,ONKYO A800 或許會深得我心呢,且同價位能和 Fidelio X2 一戰的人選也不多見,容我默默筆記

原來 HA-DX2000 是海外限定,以大XX帝國(x) 好康留給自己人的作風來說,還滿反常的 ( 難道是 ... xD ?? )
那 H「P」-DX1000 和 H「A」-DX1000 兩者有差嗎
低頻方面,或許是 Marantz HD-DAC1 的「功勞 ( ? ) 」,因為先前看 ace 大的心得:
http://www.andaudio.com/phpbb3/viewtopic.php?f=25&t=125759
似乎提到搭配日系耳機聲音不佳,試聽 DAC1 時一旁正好掛著一副 JVC DX2000 就好奇接上去聽了

哇,150k... 現階段還暫時只能遠遠觀賞,不過屠龍刀這串英文我先抄下了 ~ A vA
T1 李茲線版本,就是那個幫 U家做升級線的鼎鼎大名的李茲嗎 ?
不過價位方面比起 190k 的靜電套裝 SR-009 ,似乎還小有優勢,搭配心力就累囉 !

ECBA + K812 ( 筆記 ),看來要燒上去前端需求都滿驚人的了
哪尼,HARMAN 被萬惡的三星收購啦 ?! 其實個人對三星頗有微詞,始於台積電梁孟松一案
而早有耳聞哈曼接手後的 AKG,研發和創造力不如以往,
更傳出研發總部遭「一窩端」的慘劇,希望這個年近七旬的老廠,不要被這些人玩爛了,唉: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bvrvbn.html

關於 HD-DAC1 和 OPPO HA-1,話雖如此,但訂價還是差了不少啊,公司貨 28k vs 45k (( 暈
不是 HA-1 太爛,是 Marantz 太強 ?! 不過推動圈方面確實非他所長

OPPO HA-1 真的是一台很奇特的機器,前言 JVC DX2000 在 HD-DAC1 發出驚人的低頻
但接到 HA-1 上就氣若游絲,反而驅動平板有不錯的表現,綜合夏娜大與在下個人聽感、另一位燒友聽感:
http://www.andaudio.com/phpbb3/viewtopic.php?f=25&t=122253
似乎可以蓋章結案了,可惜友人還是硬上動圈,拿 HA-1 推 HD700、ED12
更是燒上 PT-112 + 萬隆 NEP-3200,不得不說,供電的改善提升有感,佩服他的毅力,
聽過 HE500 表現後,友人讚許之餘,也並未放棄以之接駁動圈,我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只能待日後有機會燒上去,再帶 HE560、EDX 之流來毒他了 :ho:

其實後來細看發現夏娜大訊源整理篇中有 WA22,也是 N1 級,更讓我期待 ( 我好興奮呀 X )

啊 ...原來 ED7 定位比 ED9 要高,殘念,因為聽說 U家低頻最兇殘的耳機就是 ED9,一直很想聽聽看
不知道原版的 ED7 低頻是否具有 ED9 的威力,如若具備,Tribute 7 未嘗不是個好選擇
說起這個 ... 目前還沒看到 ED7 持有者和復刻的 Tribute 7 做聽感直接 AB,也是很可惜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聊點現實問題 (q wq),撇開 $ 端不夠力,暫時無法供養的 HE500 不談,
目前手邊耳罩還是 DT990 600 Ω、pro2900 為主,前陣子大獲好評的 Philips X2 卻苦尋不到試聽地點
對於 pro2900 和 Philips X2 這兩支耳機,想跟您請教,綜合聽感、細節、音響性、解析力等各面向,
彼此之間是同級,還是差距明顯?

嚴格說 2900 也還在找擴,SF801 對於在下的耳機系統,會吃掉過多的高頻細節量及樂器表現,
某種程度上,將原本很適合聽樂器的 2900 變成了人聲機,高頻延伸也有較大的斷頭感,
不像 PH-550 四管推 DT990 得到的高音,雖然蓬鬆,卻有繽紛飛揚的殘響 ( 鈸的擴散很唯美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xmoz-QXR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5SL1q_FwQ ← 歌詞中譯令人無法直視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NJV4PGoto

而聽感最合、音色最喜愛的 PH-550 四管驅動 DT990,雖已極好地驅動單體,然憑心而論,
細節量卻不如 2900,音響性也輸給家人的谷津 HA-3 + HD650  ( 三組 DAC 皆為同款 )

升級面向如果先從 DAC 下手,CEntrance 家優異的樂器分離度和細節強調是我喜愛的;
但 DACmini 不具平衡輸出和 DSD 功能,hifi-m8 更是連 RCA 都沒
不知道有沒有 CEntrance 即將推出家用 DAC 或一體機的八卦 @@
還是說有類似屬性的其他廠牌呢?

如果 CEntrance DACmini、Chord Mojo、W4S uDAC-HD 這三台小便當一字排開該怎麼選 xD

另一方面,手邊有平衡一體 Goldenwave GD-01,以之接駁 PH-550 四管→ DT990,
則聲音質感和凝聚力、高低兩端延伸及力道略勝個人換過OP的阿仁 LION DAC
但對於 LION DAC 的寬鬆、泛音 / 殘響多的屬性較喜愛,GD-01 做 DAC 聲音稍緊緻了點

如果升級路線從耳擴端考慮,PH-550 四管這台換掉,
可能會考慮 GD-01 做 DAC 走全平衡→ 小不點 MK8se,
再收 T1 改平衡和 HE500 對比,擇一留下

可考慮的升級路線太多,腦休了
當然最輕鬆的選擇就是全部賣光收一台 OPPO HA-1 來養 HE500,但個人和 DT990 感情太深下不了手
( 為了將手邊器材最大化適配 990,LION DAC 兩組 OP 槽總共被我拔插了 200 多次 ... Orz )
( 回頭想想拔這麼多次沒斷針 or 插反燒掉還真神奇 ...)


zhang230631 寫:Martin Logan Mikros 70 去年推薦過 … (略)

 
其實 … 我真的不是什麼低頻控 ! ( 接著掰 )
我只是長期使用 DT990 被轟習慣了,一不轟就渾身發癢而已 !! ( 抖M ?? )
再加上新轉來的童鞋 2900 低頻 Punch 感,不知不覺整個人就這樣了 ( 壞掉 ) ( 攤手 )
有時候聽歌也會覺得低頻太多受不了呢,個人比較怕頭中凝聚的低頻,打個幾下就暈了 :aa:
說起低頻,量大包圍感佳、下潛不用太深,速度快 Punch 強的低音,打點不在頭中,而從兩耳側傳來,反而較舒適雜食呢 !
以上是我對低頻的小小淺見 :haha: 至於「暴力美學」,就要看錄音了,碰上本身低頻就強的歐美流行/電音,也會受不了 ...
因為不大聽金屬,就平常聽的歌曲類型中最吵的幾首,低頻足以支撐場面就很滿足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sgLq6pnX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WzLGe7omA
而到這類型歌曲,低頻又太重、太頻繁: (至於日系ACG原聲帶錄音常有低頻偏弱的問題,也是兩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HAyZrebc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EZW7RGDU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4VuuL_gxk

不過個人覺得搭配方面,低頻本身就強的耳機,搭上低頻稍弱的前端,稍微弱化後比較理想,
不像低頻殘疾的耳機,前端怎麼搭,用什麼飛天遁地的擴,都幫不了他 ( 如:AT-HA5050H + AD700X )
我覺得 Philips L1 和 EX650AP 低頻量感就多到有點可怕 ... 音場太小也有關係 ( 低頻會膛炸 :mad: )

FXZ200 這條如果拿來和 JVC FX 系列相比,低頻方面有什麼差別呢?
Pioneer DJE-2000、Kennerton ALGIZ,好的,感謝推薦 :grin:

雖然大耳方面滿喜歡開放式 + 低音重的款式,耳道卻意外的喜歡動鐵 @@
或許跟初燒時用 UE600 有關,和 IPT3 滿搭的,聽感+細節量方面,直接就把手邊 ATH-ES7 給 OO 了 ...
結果現在 In Ear SD2 中毒 xD
要不要對 TF10 + 升級線放手也是一大難題,兩組高頻表現資訊量略同,中低頻段 SD2 厚實不少
在阿罵粽購物順便買了副 UE200 ( 衝著他的耳套 ),好像滿多 TF10 用家套用的,較原套舒適
期盼能藉配戴密合、減少漏音,對中低頻厚度稍加彌補

這次購入 Martin Logan Mikros 70 的動機,除了您和蝶祈大(kouja)的好評外
另一方面也是對其高頻表現頗為期待,一直以來耳道聽的不多,但聽過的動圈,高頻及解析力都是負面居多
例如個人購入的 EX650AP、FA968 soul、在相近價位帶就遠不如 UE600 清晰通透,甚至上位的 S2 也沒贏太多;
IE80 高頻和細節量也是差 TF10 好遠,倒是很想聽聽看 $ony 老神圈 EX1000,當年和 TF10 互為瑜亮,
各自被譽為「最像動鐵的動圈」、「最像動圈的動鐵」,唯多年過去,最之稱號或已跌落神壇.
在對岸論壇看到一句既衷肯又無奈的笑話: TF10 「神一樣的聲音,渣一般的配戴」,
多年過去,聲音已經沒那麼神,只留下渣一般的配戴。

這幾台銘機我都不太熟悉,以最常看到心得文的 192 和 W4S DAC2,
聽感描述或許較偏好 W4S,但也不排斥 192,反倒 Hugo 的描述看起來不是我的菜呢 !
只聽過他的小弟 Mojo,解析和細節量優異,但有點平淡無趣,不像 hifi-m8 這麼吸引我
其實之前聽 RSA Raptor 推 HD700 前端就是 hifi-m8,當我找很久冒汗問老闆這台怎沒 RCA
老闆只默默拿出一條 6.3 轉 RCA 插到 hifi-m8 ( CMB 版 ) 左邊的 6.3 上 .... 跟我說:這樣接就對了 ....
好吧,其實還滿好聽的,很華麗+全面,音色也沒什麼異常 ( 囧 )
可惜+煒的 RSA 跟 CEntrance 都收掉了,不然還滿想 AB 看看 hifi-m8 跟 DACmini 當 DAC 誰比較厲害
要是他們出一台全平衡架構的家機,有XLR 輸出,可能會害我殺死不少小朋友 ....

DACmini 「四分割」 是什麼意思啊?
事實上自從聽過他們的 hifi-m8,回到家就魂不守舍,真的想來一套作為退燒
可惜 hifi-m8、RSA Raptor、HD700 三者都不具備,等同砍掉重練,加之二手可遇不可求,阻礙重重

入手 DACport ( 一代 ) 也相當驚艷,這麼小的小玩具直上 pro2900 就推出 U家獨到的速度感
可惜前端 + 耳機,兩方皆帶有強調細節和樂器較近的特性,強強相合,實在太過刺激,
故此次出來反而只帶了 SMSL M2 和 2900,細節自然是玩具級,但三頻較均衡、些微強調人聲主體,更為耐聽

CSE、Kojo ... 哇,這還真的 ( 連名字 ) 都沒聽過,感謝推薦
壁插部份尚只聽過 ATL ETP-1000CU 及古河 FPX-G、GTX-D (G),
GTX-D (G) 在自家系統上過於緊緻了些,FPX-G 柔美蓬鬆,細節量也不差,但終究有音染
反倒是 ATL 紅銅這顆較厚實中性,帶有少許暖度,唯力度不如 run in 半甲子的國際牌、細節不如 FPX-G,各擅勝場
單純以聲音力度排列,GTX-D (G) 跟國際牌在伯仲之間,大於 ATL ETP-1000CU 大於 FPX-G
FPX-G 成也細節、敗也細節,柔美欠力度,殘響收得慢,單純的曲目很棒,複雜的曲子顯得紛亂
只能說這跟耳機一樣,不一定越貴越好,否則原本的國際牌 CP 值堪稱逆天了 :mad:

未來或許會入手藍星壁插 / 公母頭,搭配 Viablue X-60 線身嘗試看看,能否搭出力度與細節兼具的聲音;
寬鬆感和密度兩者間總如一場角力,在這方面家人的 HD650 系統令我羨慕不已;
這也是個人遲未入手 T1 的考量之一,對我而言 PSK 的聽感描述或許才是真正想要的
雖然只聽過 PS500,但對我來說已是十分均衡的聲音;T1 即使在暖聲機 HD-DAC1 上,也未達成這樣的三頻能量分布
自問前端燒不起 T1,唯有多試聽、多觀望,多學習、學習完再去試聽;如遇合理二手價購入、再多方嘗試,也是一途

CSE、Kojo 價位得當也會考慮入手,買壁插真的像在賭博,試聽難度較高;而 ATL 進階款價位則略顯誇張了

最近發現一台純擴還滿狂的 ... smsl sap-9,新品 2.5k 全平衡架構,XLR 輸入,XLR4 + 2.5平 + 6.3 單端,3 輸出 !!
http://www.dgtle.com/thread-405178-1-1.html


_
GTX-D (G)→

②Supplier USB﹢昕樂銀軸→AIM UAC→X-SPDIF
③Tunami v2→GD-01﹢qbt18→Mogami 2534

FPX (G)→

①ST1200PT→C6E→CX2→DL012
④Jungle FI-15ME (R)→NFB-28→XLR30M→SE-Master 1

其他加減聽:T1/HD700/K712p/HE-500/2900/DT990/X2/FA003W

「奏響心中期盼的聲音」

偏好:https://goo.gl/M1Zcqs
頭像
andyy22k
SR125
SR125
 
文章: 508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12 5:30 pm
來自: 新手村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5月 04, 2017 1:12 pm

沒關係呀!交流分享是論壇存在目的,從中汲取知識的過程中,說不定會有意外發現。事實上也沒有明確的主題可言(笑),隨意談談「你的看法」或見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前提過鐵三角耳機中,我最欣賞 ATH-W3000ANV,不為聲音素質、國寶級越前漆或日本工藝的淺田櫻花木殼,而是非以染色犧牲素質的討喜染色,唯限量 2000 款可惜了些(稀有度高)。討論到 ATH-AD2000X,我始終無法接受其調音,好似降噪設定過高,致使相片細節缺失,畢竟染色歸染色,彼此也有高下之分,我更願意推薦 Philips Fidelio X1/X2、AKG K701/K702 65th、beyerdynamic T90/Amiron home、Sennheiser HD650/HD700,更別提 ONKYO A800 了。哪天 AD 系列跨越至「 Z」 世代,運用德製鐵鈷合金、純鐵磁軛、 硬質鍍層振膜等技術,再來評價鐵三角的開放式旗艦為好。

曾經試過 Audio-Technica AT-HA5050H,素質/價格不敢恭維,對應阻抗的耳機輸出感受得出差別,但其 DAC 素質表現......咳咳~不予評論。同等預算建議選 CHORD Hugo TT、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Pro,驅動高低阻耳機都適用,再不然是 AT-HA5000/AT-HA5000ANV 和玩家圈指定搭配的 Luxman P-700u/P-1u,然後搭配 D/A 轉換器 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Wyred 4 Sound DAC2 v2 SE、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MIRUS Pro、Ayre Acoustics QB-9 DSD 等不一一列舉,因歐美廠的 DAC 設計功力高竿,保證基礎音響性為前提,再追求討喜、好聽染色的耳擴,整體聲音的完成度才不會受限。

舉三創聲海展位的 HDVD800 + HD800 系統為例,訊源端為 TEAC CD-P800NT 光纖輸出,全然呈現高解析力與良好分離度好,竭力挖掘錄音中的微弱細節,注入「聲海式」的碩大框架中。然則高頻以降,隱約有金屬附帶音,加之音場的相對位置略窄,難以發揮 HD800 如劇院般宏大、深邃的空間感。音樂性方面,HDVD800 + HD800 隱約透著疏離感,猶如鍛面光可鑑人的銀質餐刀,強烈光影反差下,呈現高對比冷調色彩,亮部/暗部細節清晰分明,徹底剖析音樂的構成元素,重播氣氛和情感流露的樂曲時,始終不可或缺「傳說中的刀具」:倚天劍/CHORD Hugo TT、屠龍刀/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Pro。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代絕對是指 AH-D7100,當初 FOSTEX 放棄為人作嫁,不再接受天龍的代工訂單,一時間導致 DENON 迷失方向,轉交美國團隊統籌新旗艦企劃,結果往大眾化、流行化的調音靠攏,低音有量無質,清晰度、層次感蕩然無存,高頻衰減過甚;再者,AH-D7100 新採用的奈米纖維振膜,不知何故,發生嚴重失真、中低頻段凹陷與共振問題,造成海內外評價直直落,連帶使得 AH-D7000 二手價飆高,全新庫存品有價無市,無不暗示 AH-D7100 受眾面失衡的情形,進而失卻老玩家的寵幸,轉頭老旗艦 AH-D7000 的懷抱。

天龍回歸之作 AH-D7200 那氣泡水般的刺激聲底,也讓我頗感疑惑,暫且推測為 Marantz HD-DAC1 驅動所致,即便同屬天龍馬蘭士(現售予 Sound United 音響集團),兩家風格和理念相異甚遠,也許其他器材會更契合呢!

DENON DA-300USB 耳機孔直推 AH-D7000?千萬別這麼做!若為日本特供版的 DA-310USB,是可以推著玩玩。曾經在一天之內,「非同場」試聽器材直推 AH-D7000,驅動難度不高,完全推好得費心思了,尤其低頻控制是關鍵,推不好容易肥厚、失控以致於渾濁不清,而損及中低頻段的清晰度。接著分享Mytek 192 DSD DAC、CHORD Hugo、PATHOS Converto、Grace Design M903 等器材驅動 AH-D7000,評各項素質的先後名次,提供版大參考:

解析力:Mytek 192 DSD DAC > CHORD Hugo > Grace Design M903 > PATHOS Converto

資訊量:Mytek 192 DSD DAC >>> CHORD Hugo >= Grace Design M903 >>> PATHOS Converto

透明度:Mytek 192 DSD DAC > Grace Design M903 = CHORD Hugo > PATHOS Converto

音場規模:Mytek 192 DSD DAC >>> Grace Design M903 > CHORD Hugo = PATHOS Converto

音染多寡:PATHOS Converto >>> CHORD Hugo >= Grace Design M903 > Mytek 192 DSD DAC

耳擴出力:PATHOS Converto > Grace Design M903 >>> CHORD Hugo > Mytek 192 DSD DAC

本人喜好:Grace Design M903 >= CHORD Hugo > Mytek 192 DSD DAC >>> PATHOS Converto

從分體式系統來考慮,Mytek 192 DSD DAC 無疑列為優先選項,偏重音樂欣賞的 Brooklyn DAC 亦可考慮,無愧於監聽之名,192 DSD DAC 大音場、大動態為其特色,而且資訊量極為豐沛,首先要求耳機的大格局音場,再來是細節、動態反映能力。192 DSD DAC 耳擴驅動力、控制力不及其他三款 DAC/耳擴,即便 Brooklyn DAC 對高阻抗耳機的適應性差,實屬可惜了些,故建議選擇純耳擴。如追求監聽走向,不妨試試 SPL 監聽擴系列:Phonitor Mini、Phonitor 2、Phonitor e、Phonitor x。

起因於 2016 年聽過推至極致的 HD650,正是王牌大的 Lavry Quintessence DA-N5 + SPL Phonitor 2,素質超越 HD700 近乎達到 HD800 等級,難以置信對吧!這套怪物系統完全揭開聲海紗,營造前所未有的舞台感,樂器定位清晰、明確而不絮亂,動態之大,形體之深刻,音像之立體,音場之開揚,簡直為古典樂而生,有機會品聽王牌的系統請務必把握,頓時設想,以同級配置來推 HD800,演奏水準又會去到何方呢?

CHORD Hugo 雖是隨身型 DAC/直通輸出,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耳擴,而是從 DAC 直通輸出,省略傳統的類比擴大設計,交給數位音量調整,並削除 20kHz 以上的訊號,幾乎忽略高頻雜訊的干擾,於是擁有挑戰家用器材的資本,然而越級挑戰不現實,十萬價位的「怪物們」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更何況同廠的 Chordette 2Qute 又改進 USB 介面電訊隔離處理,使德寧靜度再次提升。

因每代 FPGA 晶片皆有可聞進步,以高性能、低功耗達到實現更多 DSP 核心、更長的 Tap-Length (Tap-Length 愈長,每個數位訊號的時間誤差愈小),因此 CHORD DAC 建議選擇最新推出的產品,仰賴撰寫 Code 和演算法來支援音訊規格、數位濾波與 Filter 模式,故汰換速度高於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IC,所以預算充裕、不在乎電池壽命與續航耗損、有外出/隨身需求、欲享受 CHORD 的最新研發成果等,我認為 Hugo 2 更值得入手。

在我認知中,PATHOS Converto 劃分為歐系陣營,熱情、浪漫著稱的義大利品牌,讀過歐洲史的人應該熟悉 — 義大利人非常不擅長打仗;二戰時期,稱職扮演軸心國的「拖油瓶」(笑),讓德國人疲於奔命,寧願投降也不能錯失下午茶,這般「享受大於一切」的民族性格也反映在其他領域,有無發現義大利音響全是「美聲」,相對追求極致素質,更加注重好聽的染色。

Converto 屬中間檔次,並非高級義大利器材,但染色非常好聽,全頻段滑順綿密,瀰漫粒子化的聲音細節,稍欠密實感,因高頻衰減之故,幾乎和刺激絕緣,低頻透著寬鬆感,播放小提琴樂段時,勾勒纖細線條,亦能表現豐潤美感,人聲帶點顆粒感,散發出成熟的魅力,儘管聆聽時間久了容易膩,細節、清晰度、音場規模皆不及其他 DAC,但我聽過的美聲機中,PATHOS 已然超越北極星了,素質稍好,耳擴更強,價格更便宜,人聲、弦樂好聽,私以為性價比更高。未來繼續尋覓 M2Tech、Aqua La 的試聽機會,補齊義大利的音響品牌版圖,而作坊出身的 RudiStor,一體機產品線僅 DAC-X3,想敗台 DAC/耳擴又認定 RudiStor 是你心中最愛,那就下手唄!

Grace Design M903 完好詮釋「合併機」的精隨,DAC 和耳擴設計水準一致,適合搭配 AH-D7000 之類的低阻抗耳罩,唯代理價格過於昂貴,最新世代的 m920小幅升級 M Series 32bit Sabre DAC 和非同步 USB 介面晶片,最大支援 DSD128、PCM 384kHz(DXD)音源格式,改進 s-Lock PLL 鎖相電路、演算法等等,故預算到位建議選 m920,或者團購特供版 m9XX,也許是窮人的 Hi-Fi 福音呢!

糟糕......歪成比薩斜塔了,趕緊扶正!您說得沒錯!一脈相承的 FOSTEX TH900,驅動難度可能高於 AH-D7000,雖然聽過的 TH900 都是玩家精心調整的系統,惡聲機率較低,仍感受到 TH900 桀驁不馴、難以駕馭的傲嬌個性,能量分佈呈現「微 V 字型曲線」,高/低頻量感極強,其單體頻段延展能力強,加之解析力奇高,細節表現是封閉式動圈的前列班,故非常苛求音源/錄音品質,而 TH900 愈強則強的特質,恐怕對 DAC 的資訊量極度渴求,北極星前旗艦 EXTREMO 肯定無法滿足 TH900,我也沒辦法推薦「自己不滿意」的器材,無論其他人如何評價,至少是我的真實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YAMAHA 正是場極式技術的始祖(最先於 1974 年發售第一款平板耳機)、甜甜圈振膜的發明者,準確地說是「螺旋狀」的線圈纏繞方式,原則上是專利特許技術,較於 FOSTEX 率先開發的「貪吃蛇」纏繞線圈,受力面更為平均,振膜近乎同時推拉運動,原理更接近靜電發聲方式,但後繼無人,YAMAHA 也退出平板市場了。

圖檔
FOSTEX T50RPmk3n

「貪吃蛇」線圈纏繞是否有進步之可能,答案在於超密集線圈,以及 FOSTEX 新改良的「RP -Regular Phase-」場極式單體,通過 Z 字型印刷線圈,令縱向與橫向的振膜運動更均勻。最近 T50RPmk3n 在日本漫畫《ミミヨリハルモニア》封面出現喔,這絕對是廣告(蓋章)!

今年平板耳機猶如猛獸出匣,先從國產代表 Yoga KP-2500/KP-2500C 開始說起,去年底耳機祭 2016 試過印象深刻,為何如此說呢?因音場形狀接近動圈,不會刻意狹長的 Z 軸深度,可見技術之獨到,兩萬價位不算昂貴,很高興台灣品牌終於有進軍國際化的決心了。

日前對戰鬥民族的平板耳機 Kennerton Odin 感興趣,居然命名為北歐主戰神 — 奧丁,囂張程度不輸 Sennheiser Orpheus (天琴座或稱樂神奧菲斯)、Schiit Audio Yggdrasil (構築宇宙的世界之樹)/Ragnarok (北歐神話預言的諸神黃昏)、OLYMPUS (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居所),甚至於 AURALiC 星系戰隊:TAURUS (金牛座)、ARIES (白羊宮)、VEGA (織女星)等等。

圖檔
Fischer Audio、ロシア軍用素材を使った平面駆動ヘッドフォン「ODIN」

Kennerton 官方資料稱 Odin 採用俄羅斯軍用材料,到底想造得多耐用;由於採用 80mm 口徑、厚度 10μ 的多層振膜,加上 8μ 厚鋁音圈和半圓形棒狀磁路,開發目標是磁力強度均一化,眾家對平板技術的設計思路大同小異,唉~真希望能試聽到。

真男人家的 SUSVARA,靈敏度才 84dB,無愧於 HE-6 的繼承之作,難怪官配耳擴是 15,000 美元的 EF1000,畢竟當年 HE-6 配合 CARY CAD300SE (300B 稀有管) + HE-Adaptor 阻抗適配器發聲,DAC 是瑞士專業廠 Weiss DAC202 (ES9018 晶片先驅),聲音細膩度接近靜電,推至厚實飽滿、下潛深沉、充滿張力的低頻表現,數倍價格的 SUSVARA 也能有如斯潛力嗎?

Acoustic Research 也開發場極式耳機 AR-H1,平板振膜尺寸 86mm,近乎小型全音域喇叭的單體了。這幾年 AR 新品清一色是播放器,如此猜想 AR-H1 會顧及隨身需求,在易驅性下功夫,轉念想巨大的平板振膜,追求好推實屬不易,今後的 Acoustic Research 會有家用的耳機套裝嗎?

final 成為平板廠的一員了,型號未知,規格未知,這步棋真猜不透,是否能營造接近靜電的聽感呢?從過往 final 高階動圈的表現推論,也許更有機會呢!令我感興趣是 final 平板振膜和磁鐵間,置入特殊的「薄流体層」的薄膜,以免振膜直接接觸磁鐵,造成運動發聲時的損耗,場極式技術發展多年,終於有新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Technics EAH-T700 發售前,早在我的狙擊清單內,近期得知耳墊為環保材質,而且松下系列的耳機配件難買,上次問代購說原廠沒庫存,副廠耳墊不保證百分百相容,RP-HD10 價格便宜倒也無妨,EAH-T700 至少是三萬台幣的耳機了。如此之外,EAH-T700 機構設計沒問題,Technics 對工藝要求高於 Panasonic,全鍛造鋁製造恐怕是業界唯一,猜測是超超杜拉鋁,展現松下恐怖的成本控制能力。

關於 JVC HP-DX1000、HA-DX1000 聲音有無差別,我不敢保證,姑且視為不同型號的雙生款,大家對「日本好東西不外流」的傳統心領神會了,所以我會考慮日本國內版 > 其他地區水貨 > 台灣公司貨,何況水貨流通方便,代購也能處理維修、保固等事宜,再者公司貨的維修價著實令人汗顏,沒有非買公司貨不可的理由了。當時試聽 HA-DX2000 的前端是 Marantz SA8005 + DA&T U4,相信與 HD-DAC1 的資訊量提供、驅動效果均不同,其鬆軟、彈性十足的低頻非我所好,可能受到 RP-HDE10 的聲音影響,目前喜歡極度凝聚、規模感強的低頻表現方式,看(抬手一指)!ONKYO A800 正在向我招手呢~

今年日系品牌轉戰高階的耳機市場,從對岸的 Sony Signature 系列發表會後訪談得知,產品負責人 角田直隆先生言明 MDR-Z1R 定位等於 Q010-MDR1 (QUALIA 010),提前一年出生的 MDR-Z7 用料、設計盡力不妥協,因此定價節制,難得索尼佛心一回。內文提到人耳無法聽見 20kHz 以上高頻,之所以 MDR-Z1R、EAH-T700 等耳機的頻響範圍達到 100kHz 以上,意味著聲音反應速度快,準確還原聲波抵達的時間差,簡單說是「點音源設計」,不僅限於耳機範疇,甚至貫穿 1980 年代至今的兩聲道製品,日本多年來建立的材料科技、磁鐵技術、腔體設計、抑振設計、聲學處理、音響心理學壁壘,非一時一刻所能超越得了。

先鋒封閉式旗艦的 SE-MONITOR5 售價三萬台幣有找,雖然非 SE-MASTER1 的雙動圈結構,卻採用奈米纖維振膜(植物培養)、懸吊式單體支架、鎂合金底座等等,下放大師系列的諸多技術,競爭對手應是 FOSTEX TH900 初代版,兩者間的頂上對決結果會是如何呢?

另一方面,歐系廠旗艦 = 開放式的傳統可能有變化了,仿間流傳的 Sennheiser HD820似乎是封閉式結構(未確切情報),德國正宗動圈的 beyerdynamic 皆是半開放/開放雙旗艦策略,從所知的 DT811/DT911、DT831/DT931 年代開始,直到近代的 DT880/DT990 有所改變,官方認定意義上的旗艦是 DT990,但燒友圈評價 DT880 並不遜於前者;末代哈曼的 AKG K812/K872也是封閉、開放雙旗艦,以往聲海旗艦均為開放式旗艦為主,如今情況大不同了,期待 HD820 有何技術上的亮點,只求聲海盡快發表了(敲碗)。

久久更新一次的 GRADO PS 系列進化成 PS2000e,總算不低於 GS2000e 的等級了,鋁合金混合紅木殼 + 暗色塗裝,猶如成熟韻味的美女散發媚人動魄的氣息,只要是男人都會「凍未條」。第一代 PS1000 聽過幾次,饒我非低音控的口味,著實消受不起,唯愛 GS1000 的寬大音場和優秀樂器立體感,空間感營造手法近似 HD800,詮釋男聲帶點輕微顆粒感,別有一番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

HARMAN 高層將集團售予三星,應是大勢所趨,Samsung 看重有發展潛力的汽車音響事業,近期傳出 Samsung 正在南韓測試自動駕駛技術,欲發展成套件販售,若與現代、KIA 等在地車廠合作,未來異業結合會多麼恐怖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時間回到「反托拉斯訴訟:液晶面板廠聯合壟斷事件」,三星成為唯一倖免的製造商,連韓國同鄉的 LG 也深受其害,更甭提「Note 7 電池事件」(SDI 救援成功),此番收購 HARMAN 不免捶心肝,畢竟哈曼的研發實力之強,可以觀察 AKG 近幾年的中高階製品,設計水準有所進步,譬如異厚振膜、後腔室氣流導孔、1.5 Tesla 強力磁路,但 K812 做工瑕疵無法開脫責任。今後三星接手後,哈曼研發力能否維持往昔水準,我無法想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錯!舒樂得線材是李茲結構,任何品牌耳機都能改線,聲音風格中性,價格也算公道;先前去過老舒樂得家,本人是發燒友,收藏兩聲道系統和耳機群,老闆性格滿隨和健談,擇日抽空再去拜訪好了!

OPPO HA-1 有如此實力?當時在億而創試過,應是 DAC 素質未達水準,從次不再感興趣,即便驅動 PM-1 抑或 HiFiMAN HE-560,尤其後者予我「龍困淺灘」之感,相較於完美驅動的 HE-560 系統 ,充分體會潛力之巨大,當然器材等級、電源處理幾乎不同次元了。常言科技產品一分錢一分貨,對音響界未必適用,價格僅供參考,實際表現聽過才能評斷,正為何本文會有 N4 或 N5 的評級,原因在此。為顧及相同條件的比較原則,同價位間的器材評級才有意義,越級挑戰的話題過於敏感,不好明言,一切以試聽為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瞞您說,幾年前我擁有過 PRO2900 的孿生兄弟 PRO900,原先受到網路評價的凶暴低頻所吸引,明明聽過 PRO2900 並不排斥,最後礙於 PRO900 + Oyaide 升級線的人聲甜度,以及封閉式先天的隔音效果,放棄樂器還原度更高的 PRO2900,現在回想起來......也罷!姑且當作花錢買經驗,認清自己所好,再來選購耳機不遲。

Ultrasone PRO2900 (with FOSTEX HP-A8C)、Philips Fidelio X2 (with CHORD Hugo)大致歸於同級,憑不同系統之驅動印象,得出結論:PRO2900 擅於挖掘音源細節,因監聽用途之故,具放大細節、檢視瑕疵的特性,低頻量感克制,然則對象是 Fidelio X2,PRO2900 好比釋放狂戰士技能,一波接著一波攻擊,下手俐落且收招迅速,營造無與倫比的爽快感,唯人聲清冷非我所好,缺乏 Fidelio X2 飽含情感的表現形式,適合聆聽搖滾、電音舞曲、電子人聲或監聽樂器之用;Fidelio X2 是為大編制古典、爵士人聲、西洋流行,華語流行而生,詮釋男聲厚度恰如其分,網路評價調音接近 HD650,實際聽過 Fidelio X2 不似聲海開揚宏大的風格,而是營造前後、左右、上下比例一致的音場,所有音樂元素凝縮於球型的空間體,不同於常規的開放式向外擴散的特性,Fidelio X2 則是向內/外綿延開來,這是什麼魔法?如此矛盾的兩極竟然融合得渾然一體,佩服飛利浦的設計功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幾何時 CEntrance 轉戰隨身 DAC 和耳擴製品,BlueDAC 是最新推出的隨身型一體機,加入藍牙功能,沒有半點家用新品的小道消息,現役 CEntrance 產品最強者是 HiFi-M8,解析力、寧靜度、耳擴推力(平衡)均超越 DACmini,缺點如您所述,缺少正規的 RCA、XLR 類比輸出,3.5mm 線性輸出也沒有,體現便攜性至上的設計思維,就功能性而言,日系隨身 DAC 和英系 Hugo 顯然走得更遠。

目前想到的同類型產品,首推美國牌 HRT Music Streamer HD,別看隨身攜帶的體積,這絕對是家用 DAC 無誤,搭載標準規格的 RCA、XLR 類比介面,輸出電平符合規範,數位輸入為 USB,聲音如何,沒聽過不予評論。多年前試過 Music Streamer PRO,解析力、細節、大動態、大音場盡是價位內的優勝之選(相近類型如 Bladelius USB DAC、MERIDIAN Director USB DAC),可惜揭示力強,呈現方式過於直接、刺激,聽聞新一代的 Music Streamer HD 溫潤許多,建議版大試試,或許是你想喝的那杯茶(笑)。

時值今日,英系音響發展多元,半家用的「西裝器材」不在少數,Graham Slee、iFi Audio、CHORD 便當盒是一代表作。CHORD 新世代來到 Chordette 2Qute,上文提及在 USB 電訊隔離部分多有著墨,Mojo 雖是同一世代的產物,但 CHORD 產品級別劃分清楚,建議試試 Hugo(2)、Chordette 2Qute 的類比輸出,只會遇強則強。

版大有無聽過「木桶理論」?如果組成木桶的木板長短不齊,那木桶的盛水量並非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一塊(短板)。」同理可證,Mojo 的耳擴不足以對付 PRO2900、DT990 600Ω 等餓鬼耳機,至少是 Hugo 以上,若求穩推,SPL 任何型號的耳擴也是好答案,Ultrasone、beyerdynamic 之於監聽耳擴的適性極高,管擴真不是好選擇,除非達到一定級數,例如 Woo Audio、Eddie Current 諸如此類,透明度和底噪控制良好,推薦搭配!

我推薦前管後晶混血架構的 PATHOS Aurium,採用 Converto 相同的無段式增益,竊以為每台耳擴都必須加入的功能,輸出功率 3.2W (32 歐姆負載),推力理當更加完滿。對義式美聲百聽不厭,可以用 Converto + Aurium 搭配中性的耳機,為聲音染上一層油潤感、鮮活感,單件器材的價格公道,假如你選擇器材非以素質先決,而是好聽作為評據,推薦試試 PATHOS 西裝 or DAC 另有所選,再來配搭 Aurium 亦可。對岸耳機俱樂部的小白版主點評到位,幾乎和我的聽感一致,儘管前端器材、線材、電源處理會有差異,但結論大致相同:Aurium 色彩感強(溫暖豐潤)、聲音平滑細膩、頻段過渡自然、音場開闊輕鬆(立體感見仁見智)、高頻柔和耐聽 、中頻飽滿豐厚、低頻緊實有力(視耳機特性)。

PATHOS 官網更新耳機的相關器材,Aurium 仍在產並未下架,Converto 則升級為 Converto EVO,D/A 轉換晶片改用 ES9018K,A 類全平衡擴大電路的輸出功率為 1W (16 歐姆負載),引進台灣再來品味啦!新旗艦 DAC/前級/耳擴的 InPol,同是管晶混血架構,可選配 HiDac EVO 數位轉換電路模組,純 A 類擴大、全平衡設計,具高電流/電壓增益、調整阻尼因數降低輸出阻抗,平衡輸出 3W (16 歐姆負載),非平衡輸出 10W (16 歐姆負載),聲音應該非常驚人。

「鴿王」 Goldenwave 本家旗艦晶體擴 GA-X 有興趣否?白版列舉 AURALiC TAURUS MKII、Questyle CMA800R、Bryston BHA-1、Violectric V281、Simaudio Moon 430HA 等相近價位耳擴,據稱推力奇大, 可推怪物級平板 HiFiMAN HE-6、Abyss AB-1266,然後聽感......就沒下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CEntrance DACmini CX

如圖是 DACmini 四分割設計,並沒有完全隔離 Class A 類擴大電路、輸入/輸出切換電路、數位電路、類比電路,但水準相當不錯了,極少在平價的美國器材上見過類似設計。曾經 DACport (小雪茄)讓我意外一回,以高發熱作為代價,換得大推力耳擴,完全從 USB 取電,不必接變壓器,驅動高阻抗的 T1 也能取得足夠音壓,當然推好是另一回事了,而後來者 DACport HD 似乎失去小雪茄的特色,走向更極致的隨身系統,私自感慨 CEntrance 何時能稍稍專注家用市場呢?

報點好康消息;Wyred 4 Sound DAC2 二手價位降到 30,000 台幣有找,儘管新版本眾多:DAC2 DSD、DAC2 DSD SE、DAC2 v2 DSD、DAC2 v2 DSD SE,不介意技術規格等提升,更注重性價比的話,建議選 DAC2 初代足矣,那溫暖厚實聲底、樂器立體感營造與大音場的建構能力,能量感凝聚於中低頻段,簡直為兩聲道系統而調音,調音接近 PS Audio NuWave DAC,後者顯然中性不少,反映錄音的黑位清楚,底噪極低,私自稱為「中性版的 Wyred 4 Sound」,而且具備 CEntrance 的寧靜特點。

論整體 DAC 素質,不計入耳擴表現,那麼監聽起家的 Mytek 192 DSD DAC/Brooklyn DAC、Benchmark DAC1 HDR/DAC2 HGC 絕對可以收入囊中,這些美國牌 DAC 競爭力之強,完全能在價位內站穩腳步,關注些小品牌的製品,有時會發現誠意之作,是時候努力尋找囉!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andyy22k 發表於 週四 5月 04, 2017 6:28 pm

zhang230631 寫:沒關係呀!交流分享是論壇存在目的,從中汲取知識的過程中,說不定會有意外發現 … (略)

 

原來 W3000ANV 有這麼多小鐵中低階不具備的特性,可惜太過稀有,若有緣一聽,個人對鐵家的印象將大幅改觀也未可知
AD2000X 不知道命中了哪個點,或許是三頻較均衡,雖然低頻下潛不佳,但基本樂感和音響性平衡得當,人聲也不錯
也許是曾持有 AD1000X 的關係,相較之下,AD2000X 好聽不少,無論手機直推 / ha22tube / ha5050h,都能接受
對我來說AD1000X 好像半殘品,而 AD700x 又像 1000x 的半殘品 ( 雖然 700x 人聲還比 kx 好聽 ) ... 十足的肩傷定位 ...

Z尾字的 W1000Z 雖然也能接受但反而不是我的菜 @@,高頻過刺、樂器稍遠 ...
當然都隨便聽聽,沒有太過深入研究前端搭配,只好歸咎於 AD 和 W 系列調音分野使然了 ...
雖然偏好 AD2000X,但也僅限於小鐵家,當天和友人至海恩聽完 K702 就笑了(個人淺見,望愛好者海涵 otz

X2 風評太好了,真希望哪天能有緣一聽。 X1 手邊有一支,但除了寬鬆、氛圍、直推不會出怪聲等優點外,
對其高頻不太能接受,若以 HE500 原廠單端銀線 「主機板直推就好」 進行 AB,
則 X1 高音延伸不佳,鋼琴明顯染色,力道匱乏 ( 鋼琴的敲擊感 ),低頻大片蓬鬆,punch 感卻比 2900 少很多
這點也令我十分疑惑, X1 究竟在什麼前端才能發揮?
以家中僅有的 RAD-WS、谷津 U3 / HA3、GD-01、HA1.1 都無法改善
先前在菲特大個人部落格閒聊時得知,板大也認為 X1 與 X2 是兩副「不同等級的耳機」,更加令我期待

AT-HA5050H 這價位機器我就只聽過他而已,素質就不太了解了 XD,只知內部是有真空管調音的
之所以覺得還不錯,是因為以聽過第二貴的 HDVD800 而言,單端驅動 HE-500、ED12、pro2900 等,
幾乎是比手機直推還不堪的聲音,三頻衡,卻找不出優點,不論音樂性、還是音響性層面,都嚴重水土不服,
尤其在對應 HE-500 時,HDVD800 給我的感覺就像三頻衰減器,直接把所有優點都給變不見了,也或許是沒上平衡線之故
雖然有點對不起他 xD,但老實說,驅動 HE-500 發出的聲音,比拿 800 西裝這套「不適合流行的」來聽流行,還遜色不少
相較之下,HA5050H 推起 ED12、2900、HE500 等他牌產品,雖然不敢說發揮幾%,最少基本的三頻健康度都在

經過幾次慘烈的聲音體驗,也讓我不禁開始懷疑:HDVD800 是不是只能接森海家,而且聽古典樂限定 :mad:
其實這個價位應該很長一段時間內暫時都還燒不起,真的是路過聽聽,免費聽聽 xD
歐美的幾家推薦銘機就不客氣一一納進免費聽聽的口袋名單,期盼哪天路過能看到展示機了 !!

對了,說了這麼多屠龍刀、倚天劍,不知道夏娜大有沒有聽過黑龍 - Audiobyte Black Dragon 這台機器,二手堪可負擔,
先前 GG 大頗為推薦,其實相較 Hugo 等小便當,個人潛意識還是較偏好家用型,便當再小,也懶的帶出門阿 ...
對便攜裝置我也經常疑惑,以 OPPO HA-2 推 DT990 和 K702 得到的良好聽感,實在很想購買 ( 雖然 DAC 差 mojo 很多 )
但要在手機綁炸彈,不如買 DAP 磚機,手機 / 磚機免綁定,兩邊口袋各一個,但仍不如手機內建 DAC 一台全搞定 xD
期待您提過的 ONKYO DP-CMX1,如果有機會能試聽到就太棒了 !

真的,D7100 中頻超凹的,當時一聽就覺得,這可能比 DT990 和 pro900 都難搞的多,馬上默默放下 :ale:

感謝 ! 詳細的素質聽感比較,很有幫助 !! 至於 Phonitor 就等友人購入了,應該會入手 2 或 X,我是勸他買 X ...
不過前陣子看規格才發現 X 好像有內建 DAC 耶,不是以往的純擴功能了,不免令人擔憂其耳擴實力 @@
到時一定要帶愛機 DT990 前往接駁,王牌大 ( Ace ) 的 HD-DAC1 一文回覆討論中,此組搭配備受推崇 !

HD650 實力真的是深不可測,非常認同 ! 沒聽過這麼高級的搭配,但光以 DA&T HA3 驅動,
在三頻、音場、立體感、全面性,綜合聽感和音響性都不弱於 Raptor + HD700 ,
更別說前端還是以當時試聽 HD700 所搭 DAC 較為高端、而 650 系統 DAC 較為入門的情況下,實在超級超值
也令我不禁懷疑 HD700 細節量勝出是否只是贏在 DAC 上。 相信王牌兄的器材更能解放 650 實力 !
也是因為聽過這些,再要我相信網路上頗多評論 X1 聲音像 650 的文章,是萬萬不可能了,明顯不是同一級的 :x

因為喜歡管擴, PATHOS 這家義大利廠商也略有所聞,但尚無緣一聽,雖然個人不排斥溫潤或黯聲,
但熱情激昂更是我的菜啊,真的很想聽聽 PS1000;唯一聽過的 PS500 雖然也很愛,但稍嫌過於均衡了,
不過呢,PSK 沒聽不可惜,期待您提到的新版 PS2000 足矣 ( xD ?! )
雖然 PATHOS 溫潤,但你知道的 ...
管擴的特異功能就是換管,愛好者間常戲稱管擴的本體是管子,可以當成玩笑話,但當真話也通 xD

RudiStor 買不起呢,哈哈,只是對岸有人以該廠 030 耳擴驅動 ED12 覺得相當棒,提供給友人作為 ED12 搭配參考

Cayin 斯巴克的產品似乎也值得參考,畢竟就是做管機起家的,這台 DAC 感覺就是我的菜,
但大利那邊賣完了,後悔當時沒痛下決心押金試聽: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389513162.A.584.html

Grace Design M903  這台正評也很多 !
Massdrop 聯名版 m9XX 雖然超值,但料想和 m920 應該還是不同的東西吧 ?!

說到 TH900,目前還沒聽過滿意的前端、發揮實力版,只能借鑒心得;若以同樣低阻、桀驁不馴的聲底來說,
TH900 與 G家 PSK 該如何評價呢? 雖然一個日系一個歐系,未免顯得張飛打岳飛了 ... xD

沒想到平板耳機振膜有這麼多學問,原以為 HE-560 的單面場極式就是一大進展了,
看來不能安於現狀阿,希望他們再加油,多嘗試新技術

說起 Yoga,前陣子才差點從亞馬遜入手 CD-990,但經私下聯繫 R大得知,他就是 FA-002,聲音相同
因手邊已有 FA-002 及八階木殼,真的不合口味;也經 R大推薦可購入 CD-2500 廠線調音嘗試,之後回家再處理看看了
KP-2500/KP-2500C 平板耳機 ?!! 台灣有耳機品牌能闖出國際就已經很厲害了,沒想到竟然還有平板產品,有機會定要聽聽

不過看到下面那張圖來源是 Fischer ,該不會 Yoga 又是幫他們代工偷學的,而非自主研發吧 = = !
Fischer 家 FA-968 木殼耳道個人非常喜歡,雖然筒音和暖糊不符該價位應有表現,但其鋼琴抒情表現能令聞者落淚
暖度堪與管機驅動的 DT990 一較高下,可惜之後入手 FA-002W、 DBA02/ DBA02mkII 都是截然不同的走向
p.s. 或許會覺得奇怪 DT990 怎麼跟暖字沾上邊,是因個人的 990 用了內徑較小的非廠製絨毛耳罩 :haha:
  犧牲局部分離度和音場,換得強烈的樂器包圍感和立體彈跳的低頻烘托,耳罩一對 $ 400 ,值得嘗試玩味;
  曾邀口味不同的友人品嘗,在自家系統上原廠天鵝絨耳罩反而不好聽,沒有非廠製絨毛那種包圍感和黃昏暖 ( 懷念 )

final 的銀彈 ( x ) 耳道大名鼎鼎早有耳聞,可惜太貴拉,聽說這家以高頻取勝,不知是否和 AKG 雷同 ?
圖檔
圖片轉自: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80312912.A.CB7.html
加入平板耳機戰局,只要先手廠家不因此倒閉,越挫越勇,彼此競爭,消費者也喜聞樂見

YAMAHA 實在很可惜,小時候學過一點樂器皮毛,不論練習室場地和樂器都經常看到 YAMAHA 的名號
可惜近年發燒圈已經鮮少露臉,豈止是平板呢? 都快要從耳機界除名了吧 ? q wq
說到這個,勉強搜出一副 HPH-Pro300,不知道討論度怎麼這麼低,目前也只看到 Yazi 大有開箱介紹 ...
或許也和試聽點過少有關,如 U家 ED 系列,討論度就遠低於他廠旗艦,
不得不說很佩服友人的勇氣,只因喜愛 2900 就直衝 ED12了,換成是我,要盲狙這個價位的耳機,簡直是天方夜譚 ...
( 盲狙過最貴的也就二手 T90...做了發問及大量爬文,結果以失敗告終,跟 990 聽感落差稍大,最後送去交流 HE-500 了 xD
個人覺得,在前端預算不足的情形下,AD2000X 和 W1000Z 都能發出比 T90 和 HD700 好的聲音,一隻腳已踩在捷徑上。
交流接手 T90 的網兄回饋資訊:搭WA7好聽,但WA7就超過T90售價了,正統歐系耳機在前端門檻上,還是比日系要高
而回想起當初拋出前的經驗,前端耳擴為兩三千元購買的對岸仿A1,雖然調音不錯,補到拜耳頻段缺失,
但電路非 100% 復刻,對照後來入手 PH-550 推 DT990 的聽感,聲音立體感差異巨大,仿A1 下正是單體驅動不良的表現,
可惜 T90 沒能等到在下購入管擴,就早早遭物主始亂終棄 ~ 0~

ONKYO A800 國內會引進嗎 ? 低頻控表示如坐針氈 ( 急色 ),有空一定要把 X2、A800、Z1R 全部找出來試聽完 !!

目前 Z7 尚能飯否 ? 綜觀網評: 聽過 Z1R 的低頻,就 「回不去了」… ?!
不過也拜 Z1R 之賜,曾經和 HD700 同價的 Z7 二手直直落啊,前陣子路過版上已經有跌破萬的白菜價了 !

日系兩聲道有什麼知名廠家嗎 ? 這區塊真的沒什麼研究,只知道啃木頭 Kenwood 有做音響、Denon 有做粽擴
個人也滿愛 Kenwood 的耳機 ( 只聽過一副家人的4x歲老耳機,就是我的耳機入坑啟蒙導師 ),
有空再來嘗試耳擴搭配,為老耳機注入新生命 :)

HD820 新聞昨天也驚鴻一瞥,不知是怎樣的聲音,不過以森海家大奧II「仍具海味」的敬業精神 ( 菲特大聽感 )
或許值得期待,私心倒是期盼出現 HD650 或 HD600 的聲底,別再來支難以雜食的HD800啦(封閉做的出800音場…我撞牆

其實當初入坑第一副大耳選 990 沒什麼特別原因,單純喜歡百葉窗,有種武士鎧甲的感覺,
當時看到覺得:好帥啊~然後就盲狙了,在還沒用管機前,整個居居。套用GG大的話:新手千萬別想不開。  :ho:

http://i.imgur.com/1sc5Aco.jpg

http://i.imgur.com/qrVzUa7.png

http://i.imgur.com/UBlpRch.png



GS2000,好的,一定掘地三尺挖出展示店前往嘗試 xD

OPPO HA-1 沒有很厲害啊 xD,這一定是誤會! 若以 HA-2 特性判斷,確實有可能是您說的 DAC 較弱勢的機器
個人也沒聽過幾台高階機種,就不多妄議了 … 

僅以自身聽感和上面貼的 bensanlin 兄分享文,綜合您前篇回應,判斷他適合推平板 …

HE-560 我沒試過接駁呢,若單純以敏度/推力判斷,OPPO HA-1 驅動敏度更低的 HE-500 十分稱職了,才會猜他能推 560
原廠銀線直上單端就推出我聽過最好的 HE-500,而其他聽過的耳擴則無法讓振膜有效運動,包含更貴的 Raptor、HDVD800
這在三頻分布可以很明確的感受出來,個人嘗試過的機器除了 oppo ha-1 跟 GD-01 平衡+HE6 單晶銅這兩組以外,
其他組合聽到的 HE-500 都是中頻及低頻密度大片缺失的狀況,而和耳機本身的特性截然相反,健康度比直推糟糕不少
還記得之前剛將 T90 交流出去,換回 HE-500 時,家人對我說,這支耳機這麼這麼鳥,比 T90 和 HD700 還飄… ( 我快吐血 )
以手邊和家人的耳機中較難處理的幾副來說,要處理到「能基本、正常隨便聽聽」,難度是 HE500>DT990>2900>HD650…
至於一些平板耳機吃大電流的文章,我只能說:李組長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xD
手邊就有一台萬元純擴,號稱 LME49600 輸出電流高達 250mA 的怪物,接 HE-500 推到雙絞線都出電流聲了還是沒用

HA-1 的 DAC 是天限這點,在 HE1000 和 HE500 同台競技 ABT 時,也略有所感 … 兩副耳機表現出的水準並無強烈級距

但反之 HA-1 接動圈就有點糟,DX2000 在 HD-DAC1 上的「暴力美學」到了 HA-1 上氣若游絲,
T1 的高密度中頻,放到 OPPO HA-1 上也所剩無幾,對比皆為 HD-DAC1 ( 高增益 )與 OPPO HA-1 的單端
說到這,才驚覺在友人的系統上 HD700 和 ED12 都給我 " 十分偏高頻、下盤不穩 " 之感,正與 HA-1 推 T1 和 DX2k 症頭相似

不過如您所言,以聲論價,HD-DAC1 的 CP值要高不少,一直以來 CS4398 的樂器排列方式也是我滿喜愛的 ( ipod Touch 3 )
期盼 Marantz 不要止步於此,藉著好評如潮大舉進攻平衡一體吧 !!

PRO900 個人很有興趣,但一直沒機會嘗試 ( 住北部多幸福 QQ )
手邊 2900 也是有緣遇見二手盲狙的,前手網兄告知僅 RUN IN 400 HR
剛拿到時高頻鈸聲和電吉他能要我命,直推更是悲催,網評「他把人聲當樂器處理」令我會心一笑
但突破 2000 HR 的現今,即使直推也不會令人難以接受,人聲早已越過鴻溝,抵達毒性彼岸,天賦神能的樂器強勢依舊
同樣直推聽感完全不輸 HFI 580 / 780 兄弟了,當初入手 580 / 780 時,還想將 2900 賣掉,真可謂大器晚成 ( 哭暈 )
不過 2900 除了 run in 和單體特性外,中頻薄 ( 非指人聲遠近 ) 的原罪,廠線難辭其咎,即使是音質較好的捲線亦然
最近隨便換了一條 monoprice 的 200 元銅線,好太多了,只是音場寬度縮小,局部聲音往頭中移動,環繞感遭削弱
樂器依然搶眼,鈸聲的莫名強調感回歸正常,但多樂器共奏時,分離度較原線為差,熱情卻紛亂
廠線像是把正常銅線的聲音,連同音場一起拉寬、稀釋出去了,濃度下降,自然粒粒分明,聽得清楚
之前將 X1 及 MDR-Z1000 (7n李茲)的廠線換到 2900 上都不盡理想,三頻失衡音場畸形所在多有,可見廠線皆具癖性;
當然,若能不換線,單純靠前端搭配推出好聲音更為極致, Oyaide HPC-62 HD 就讓我覺得偏離 650 本色了

最近也做了一個測試滿有趣的,之前玩 SMSL M2 曾不經意督錯孔,插到 3.5 LINE OUT,而非常規的 3.5 耳機孔
隱約覺得高頻延伸變好,心血來潮一試果真如此,LINE OUT 的聲音解析更高更理性,音響性比暖糊的耳擴孔好,低頻質量亦然
但以此直推 2900 過癮歸過癮,遊走在失控邊緣,略顯毛燥,或許對於一些便攜型耳機,DAC 直出未嘗不是低預算的好選擇

Oyaide 升級線個人只聽過一條 HPC-62 HD for HD650,高頻十分瑰麗,女聲也有不錯的適性,
唯低頻質量簡直是一刀兩斷,全體裁員,也就在 HD650 及 PRO900 這種低頻大量的耳機上,才承受得起一隅之失吧 8)

原來如此,大致還是歸類在同級,稍早於板上驚見燈泡牌 X2 五千白菜價,苦尋不到試聽點之下,盲狙病發作
卻因喜愛 2900,不想再無端購入同級耳機 ( 造孽 ),看來沒有貪多亂買是對的,留待未來有緣試聽再說了 !

瑞士小黑條 Bladelius 是俗稱羊羹的那條嗎 xD,入坑時曾經仰望過,Music Streamer HD 會去尋覓的,
或許和您後面推薦的 Aurium 會合也說不定呢,十分感謝 !

說來慚愧,PRO2900、DT990 600Ω 罔隨至今,人機互虐,雖然目前暫時相處融洽,取得平衡,
卻始終未能伯樂識馬,同奔高點,而未來或許會改燒 T1 / HD700 / HE500 / 甚至 HE560,
果真如此,應會以平衡機種為主,PRO2900、DT990 600 Ω 是否有硬改平衡的必要,屆時又要苦心思量一番了 …
萬惡的單邊入線 ! ( 掀桌 )

至於 SPL 方面,誠如前述,暫待友人購入 Phonitor 2 或 X 後,再嘗試王牌大力薦的 DT990 搭配了 :worship:

謝謝推薦,我也覺得自己喜歡的或許是高登 ( 金波 ) 家的擴,而不是 DAC ( 即使 GD-01 側重 DAC )
從字首編號看,GA 代表純擴,而從售價看,與前輩 GA-09 同級,或許 GA-X 是其後續改良版也未可知
到時正好與 BHA-1 一同納進口袋名單比較 !!

W4S DAC2 描述看起來也很吸引人,看來美系 DAC 是我的菜啊 !
不過 UD-503 跟 W4S DAC2 二手品價位差不多,如果不考慮 DSD、平衡、介面、調音味道等
單就素質、細節、音響性,這兩台 DAC 該怎麼選比較好呢 ?
CEntrance DACport ( 小雪茄 ) 二代沒一代好嗎? 
家中有一代覺得外觀較為經典,可惜 DAC 取樣率不如二代,聽聞二代也是A類的

聊了這麼多,見聞與口袋名單收穫滿滿,因人在外地,尚未返家,荷包就留待將來再獻祭吧 ! :grin: 召一條青眼白龍 ( x )
在下得先潛心修練 Mikros 70 ( Run In ) 了 ( 又是一段青澀的歲月 ... xD )
33 HR 小感: 人聲毒性十足,並非貼耳所致,而是得益於整體中頻,包含樂器在內,中高頻如烏克麗麗是一絕,鋼琴水準之上,中頻段連電子樂都變得清新感人;人聲齒音極少,音染適中,無明顯年輕/老化,微黯
       人聲感知麻木如我得都被毒得不要不要啦!驚豔曲目 ( 連結 )曲目 2曲 3曲 4,快讓我毒發身亡吧 xD。值得玩味的是人聲丹田音明顯,喉頭音略少,似有修飾,嘶吼非他所能,男聲卻無娘化跡象
       以相同訊源 SMSL M2 測試,曲 3 開頭的彈指聲 2900 聽來清脆明顯,Mikros 70 則讓我完全沒注意到有彈指聲,( 努力回想都不存在 ),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了
       目前高低兩端延伸尚與 2900 差距不小,低頻量中等,速度快下潛稍弱,彈性十足、足備存在感與解析力,小鼓為最;高頻延伸可,但位置退而不刺,耐聽但 high 歌略顯理性;兩者輪替品嘗,或可互補
       不難驅動,前端可塑性較高,音場不大,但聲音不會壓上來,而是結像略小、細節都在,略偏監聽的方式呈現 ( 尤其在高頻面 ),與 650 的層次感、穩重大氣不盡相同
       若以素質排列,私心認為 Philips S2 足以並論,唯一冷一暖,S2 搭初代 X3 調和後較全面/威猛,Mikros 70 溫潤耐聽,與 S2 實非同路人,只能靜待 run in 熟成再挑選前端,或許音場大、高頻殘響泛音多的前端較合適
       由於音場大小和中頻人聲主體的強調,在快速雜亂的歌曲快歌 ( 曲2 )曲3 等中分離度略慘,錄音容忍度不如 2900,但考慮到兩者價位、構造、前端搭配、run in 等因素,蓋棺論定言之過早,繼續修練、繼續修練 !


題外話: 忽然想起一首 high 歌, PV 真的是每看必笑,光聽歌是很爽,但PV就....很想跟他說,來人啊,餵公子吃藥 :h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bxsiBZGPI

「完全感覚Dreamer」 中,Mikros 70 就中規中矩,不過不失,或許在有限的音場未遭電吉他塞爆前,尚能應付
可惜的是,在 Nano 的 Nevereverland 這類歌曲,節奏感和熱血爽度確實離 2900 較遠,或與此類歌曲天生向性不合
和楽器八奏絵巻這張的快歌如 「戦-ikusa- 」GazettE 的 Cassis 也是;抒情人聲或許才是他的本職
今天從 ipod Touch 3 上結束 run in 時正好播到 純演奏 ( 鋼琴 )
高頻表現滿棒的,不同於TF10+OC線的驚豔和泛音,取而代之的是淡雅透明,
而流行曲中,如此優秀的高頻卻退居幕後,自晦其芒,十分可惜 ( 該燒台 DAP 了嗎 ?! )

這次手賤多帶了一條,回去送給喜愛爵士、藍調、Bossa Nova 和 New Age 的家人,他應該會愛死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ikros 70 run 到現在快 50 HR,音場過小導致的爆棚和分離度不良問題,與早先相比改善不少
其他特性跟走向大致沒變,以 high 歌、Rock 的呈現上,比起 U 家,更為接近 G 家的呈現方式
適合樂器簡單不混雜、人聲音色魅力為主的輕搖滾,相信餵好訊源的話,不難成為雜食耳機
當然啦,高頻活潑度和衝擊感無法和 PS500 相比,畢竟還是較為溫和的耳機,能播 Rock 已經偷笑了 ( 樂勝三頻柔化器 CK100 xD )


圖檔


_
GTX-D (G)→

②Supplier USB﹢昕樂銀軸→AIM UAC→X-SPDIF
③Tunami v2→GD-01﹢qbt18→Mogami 2534

FPX (G)→

①ST1200PT→C6E→CX2→DL012
④Jungle FI-15ME (R)→NFB-28→XLR30M→SE-Master 1

其他加減聽:T1/HD700/K712p/HE-500/2900/DT990/X2/FA003W

「奏響心中期盼的聲音」

偏好:https://goo.gl/M1Zcqs
頭像
andyy22k
SR125
SR125
 
文章: 508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12 5:30 pm
來自: 新手村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二 5月 16, 2017 8:13 pm

本篇開始長期連載,為求回覆品質、情報量滿載,盡量安排時間更新,剩餘時間寫文、持續整理「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還望版大海涵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人給予 Audio-Technica 評價最高的耳罩絕非 ATH-W3000ANV 莫屬,調音成熟度位居鐵三角之冠,即便非 50 周年限量機種,完全能名正言順地成為量產型的動圈旗艦,加之 ATH-HA5000ANV 同屬性加乘,呈現溫順染色之外,音響性亦不失禮,如有任何試聽機會請務必把握。最新的「Z」世代戰隊 ATH-A1000Z、ATH-A2000Z、ATH-W1000Z,在鐵趴聽過 AT-HA5050H 的輸出表現,儘管技術上有所進步,然則調音方面,ATH-W1000Z 中低頻段有些不協調感,低頻量感略豐,但缺少歐系旗艦極具層次感的延伸表現,ATH-A1000Z、ATH-A2000Z 中頻稍薄、過亮高頻等問題,即便進化到「Z」世代仍未解決,調音完成度有待改善,或許玩家圈公認的 Luxman 適性更佳呢!

從前試聽 ATH-AD1000X 地點在公館加煒,訊源為筆電 + Audinst HUD-mx1,整體價位/性能比還算過得去。ATH-AD1000X 作為樂器至上、其餘次之的開放式耳機,不似系列旗艦 ATH-AD2000X 的溫暖甜膩染色,音樂感染力稍欠,乍聽聲音微冷、稍具疏離感,樂器分離度佳,加之定位清晰,卻拉近彼此距離,如此調音的監聽意味強烈,立時想起 Audio-Technica 最中性的 ATH-R70x,簡直是後者的家用版本(ATH-AD1000X 為營造 AKG K701 般的空靈感,刻意調整高頻段)。

AKG 當初設計 K702 目的是樂器監聽用,尤為擅長弦樂演奏,其橫向音場極度寬敞,縱向深度扁平,分離度良好,一字排開清清楚楚,基本解析力、細節、微動態擁有萬元水準;還原度方面,即便中性著稱的 ATH-R70x 也罕為對手;然須注意搭配性及驅動要求,AKG 家耳機中阻抗、中靈敏度居多,渴求大電流與稍高的電壓擺幅,Woo Audio WA6SE 是個不錯的驅動方案,為耳機起到潤色效果,中高頻輕微柔化的酥軟口感......我是說聽感啦!恰恰適合中頻偏乾、偏薄、偏瘦的 K702 等樂器特化耳機,中低頻段的能量感嘛......K702 不可能如 Philips Fidelio X2、Sennheiser HD650 那般飽滿豐厚,所以才有特調版的 K702 65th,即便如此,AKG 家耳機也非典型的金字塔能量分佈,一切為各家特色使然,無關優劣好壞。

_____________________

YAMAHA 視其 HPH-PRO 系列為潮流取向,明明賦予 PRO 之名卻沒有專業之實,而真正的錄音監聽是 HPH-MT 系列,顯然 YAMAHA 以動圈技術迎戰,聞所未聞的新平板旗艦遙遙無期,難以見證平板始祖的大威能,只能從 HP-1 緬懷過去的輝煌了。離題談談 HPH-MT7 的試聽經驗,當初由 FiiO X3 低增益直推,畢竟定位錄音室監聽耳機,不免俗稍帶放大細節的特性,稍微沾上 YAMAHA 的微暖調音,為樂器質感添上些許潤澤感,加之超強分離度和瞬態,達到無視同級、進而越級挑戰的境界了,即便迎戰 RP-HD10 也不落下風,瞬態稍遜,但分離度更勝,同時沒有「各自為政」之情形,恰當地拿捏音響性/音樂性的平衡度,當然音響性為先,音樂性為輔,不禁揣測 HPH-MT8 究竟到達何種等級。

ONKYO A800 國內暫無引進,因友人購自水貨管道,才能一睹安橋旗艦的風采,從素質表現排名,完全勝過 Fidelio X2,但次於 MDR-Z1R,後者更加安定、自然,三者價格均有落差,論聲音/價格比,A800 是相對實惠的選項, 倘若預算達到 MDR-Z1R 的級別,那又是不一樣的風景了。超過六萬台幣價位的耳罩,我絕對會選 SE-MASTER1,絕對不妥協的 TAD 標準設計,為在產的日系開放式耳機中,最先達到極致的機型。況且每副 SE-MASTER1 皆為日本職人手工組裝,然後送至 AIR Studio 錄音室校準聲音,那麼台灣公司貨應該與日本國內版無異。

圖檔
Kenwood KH-KZ3000 新旗艦耳機(暫)有興趣否?看似是重低音取向,運用四種氣孔負責不同的低頻段,再現分明的低音層次感,可惜缺少 A800 等級的大耳罩製品。早年音響黃金年代,Panasonic/Technics、Pioneer/Exclusive/TAD、三菱電機(DIATONE)、SONY/ESPRIT、TEAC/Esoteric、HITACHI/Lo-D、YAMAHA、ONKYO、Victor (JVC)、Kenwood、FOSTEX 幾乎都有喇叭和擴大機製品,當年 DENON 喇叭水準不錯,雖然非點音源設計,但單體指向性極強,成為一項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Oyaide HPC-620HD (for HD650)鍍銠端子阻抗過高,反而會嚴重改變聲音,相近或更高價位的耳機線,肯定有其他選擇,如中性一以貫之的 Acoustic Revive 耳機線,對應所有主流的換線接口,最新的 PC-Triple C 版本去除碳纖維粒子避震網套,解決線身過硬的問題,如價格公道,且試之無妨。

之前對驅動極致的 DT990 600Ω 興趣濃厚,GG 曾明言:難搞程度達到博士班的研究生等級;更甚者,友人聽過王牌系統下的 DT990 600Ω(印象中是 Lynx Hilo + SPL Auditor or Phonitor),直嚷著 DT990 的最佳解云云,令人心生嚮往呢!話說回來,DT990 初版可不是現在的透氣百葉窗,中央橫條的「beyerdynamic)))) DT 990」古早感更甚,頭樑支架與 German Maestro 全系列和 Sennheiser HD430、HD540、HD560 有著同通語言,雖然散發塑料感,但我挺喜歡這項設計。

Ultrasone PRO900 低頻堪稱暴力,雖然驅動得宜的情況下,量感收斂不少,卻是中頻凹陷的「V 型調音」,故喜好會決定你選擇 PRO900 or PRO2900。至於單邊出線的問題無解,只能選 PRO2900B 平衡版,或者請舒樂得破壞耳機殼,改成雙邊出線了。

Kennerton 自主研發平板耳機......的可能性有限,因為 Fischer Audio 時期是由 Yoga 代工至今,儘管成立新品牌,不可能一夕之間研發、設計、製造樣樣精通,故我推測 Kennerton Odin 為代工的可能性較大,追根究底聲音足夠水準,便無所謂代工了,Apple iPhone 正是最好的例子。

GRADO 從進入「e」世代之後,全部型號得重新聽過了,Statement Series、Profesional Series 兩大系列增加 GS2000e 和 PS2000e,除素質提升外,對調音如何變化頗感好奇;據以往試聽 GS1000i 和 PS1000 的經驗,前者從冷靜理性的角度呈現音樂,重播古典、西洋流行適性佳;後者電光石火般的低頻反應速度,仿佛一瞬而逝,快得令人應接不暇,比之極致(Ultrasone)毫不遜色,故稱其「歌德的銀色閃光」,取自於 PS1000 亮面銀金屬殼和聲音特性,加之低頻飽滿結實、下潛深沈到位,重重捶打心口,中高頻顆粒感少少,男聲詮釋奇毒,厚度、飽滿感不是問題。

Yoga CD-990 素質略高 FA-002 半籌,為德律風根代工的 Audion 素質遜於 CD-2500,兩者皆屬暖聲,CD-2500 卻保有高透明度、充沛細節、封閉式少見的最大級音場,樂器形體刻劃鮮明、鮮活感強,儼然接近高級聲的範疇了;畢竟是設計代工、製造代工,所有技術掌握在 Yoga,特意「留一手」情有可原。KP-2500/KP-2500C 是平板系列的家用型號,耳機祭會場也有半隨身/半家用的平板耳機,均為未上市製品,做工質感非常棒,有興趣可以搜尋相關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

Audiobyte Black Dragon 未有機會品聽,按您敘述二手價落差甚大?查過規格,D/A 轉換晶片為 AKM4396 x 2,全平衡電路、50,000uF 電容池、兩組變壓器供應數位/類比電路、Femtovox Clock System (300fS)飛秒時鐘,透過 FPGA (Xilinx Spartan)晶片撰寫演算法等,分立式耳擴造就高推力,綜合以上確實超乎期待!Audiobyte 老闆亦是 Rockna Audio 的創辦人,對後者的 Discrete R2R 架構 DAC 感到興趣,數類轉換採用 MSB Technalogy 電阻堆砌式模組,成本不斐,平價版的 Black Dragon 水準應該不錯,是否對 SCHIIT YGGDRASIL 造成威脅呢?

CHORD Chordette 2Qute、HRT Music Streamer HD、Bladelius USB DAC、MERIDIAN Director USB DAC 有機會可以嘗試,挺好奇您的聽感如何,儘管相比耳擴、綜擴、前後級,DAC 做得小巧不是問題,建議先行考慮「D/A 轉換性能」,如解析力、資訊量、寧靜度、音場、動態等素質,韓國的 Calyx DAC 24/192 正是個例子;內部電路薄薄一片,完全走 USB 供電,省略環形變壓器,絕大部分為厚實的鋁合金削出,用以屏蔽電磁波和抑制振動,雙手捧起仍嫌吃力,如此做法確最費工、最花成本,理所當然價格高昂不少。

對我來說 DAC 素質相等或更高,愈纖薄、小巧愈有吸引力,很欣賞 CHORD、CEntrance、HRT、Bladelius、MERIDIAN、SONY、Pioneer、TEAC 等願意花心思設計產品,在性能與體積間取得平衡,符合我「不佔空間」的理念;耳擴、綜擴、前後級另當別論,全類比電路的供電超級重要(數位器材的電源供應亦然),超大容量電容、大型變壓器、隔離處理、抑振設計樣樣不可少,講求推力的 A 類擴大機尤為如此,因為擴大機電源好比一座蓄水池,供電愈穩,傳送損耗愈低,則獲得飽滿驅動力和低失真的聲音。

先前試 CHORD Hugo 耳機輸出驅動 Philips Fidelio X2,英系高級音響的精緻、細膩聲底恰好與 Fidelio X2 調音互補,可是我聽過極限狀態的 HD650,仰賴監聽器材的超高資訊量、微細節積累,以及耳擴的高電壓擺幅和嚴苛控制力,如此將 HD650 推至盡頭,內心頓時浮現一項揣測 — 同級別系統驅動 Fidelio X2,徹底發掘的潛力足夠巨大嗎?我不知道,可以肯定王牌系統 + HD650 絕對會讓您改觀,甚至無比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肯定 AT-HA5050H、HDVD800 彼此受眾面不同,相同是為本家耳機打造的 DAC/耳擴,針對性調音、驅動最佳化的概念,按情理,聲海不會考慮它牌耳機的泛用性,但不排除有好聲之可能,或者平衡輸出才是 HDVD800 的賣點所在。聲海官方標示 HDVD800 的最大輸出功率為 480mW @ 1kHz, 600Ω,國外權威網站量測 HD800 的阻抗變化介於 600Ω~700Ω 之間;加之 HD800 阻尼力高(damping force),適合高輸出阻抗的大電壓耳擴,例如純管機,更好控制高阻抗耳機的振膜運動。HDVD800 非平衡/平衡耳機輸出阻抗在 16Ω 以上(據說是 47Ω),如此搭配 HE-500、Edition 12、PRO2900 等低阻低敏耳機,可能不如管晶混血架構的 AT-HA5050H,原因在於輸出阻抗不匹配,耳擴輸出阻抗超過耳機的 1/7(通常標示 1kHz 輸入頻率的量測阻抗),聲音變化無法預期。從理論角度看耳擴、耳機,可略知兩者間的關係,而發燒友講求經驗法則,經嘗試不同器材搭配,以實務為主的系統性歸納,也是不錯方式。

沒想到 andyy22k 大耳機(O) 後宮(X)如此之多,有無興趣專玩一副耳機,尋找最適化搭配呢?因高/低阻泛用耳擴的價格高之外,選擇極其稀少,動圈及平板的要求不一,建議攜帶耳機前去各大耳機店或家訪,說不準會有意外驚喜喔!Fidelio X2 無懸念是 X1 的升級版,然則驅動特性相似,同系統表現如此糟糕,即使換成 Fidelio X2 可能會有水土不服之情形,試試以 DA&T HA-3 調至低阻尼輸出,自行拿捏 Range,感受增益與音量之間的對應關係,對耳擴選擇或許會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代在走,SPL 要有。」事實上 Weiss、Prism Sound、Apogee、Lavry、Mytek、Benchmark 皆從專業錄音器材跨足家用音響,時下最熱賣的商品不外乎 DAP、DAC/耳擴一體機,此次加入 D/A 功能無可厚非,若擔心 DAC 素質導致系統侷限,可設定 by Pass 數位電路,切換成純耳擴使用,近可攻退可守,或選擇純擴版本。

Balanced Headphone Output
Neutrik 4-pin XLR connector
Pin wiring:1= L (+), 2= L (-), 3= R (+), 4= R (-)
Impedance:0.36 ohms
Damping Factor:180 @ 40 ohms
Frequency Range:10 Hz to 300 kHz ( -3 dB)
Crosstalk at 1kHz:-90 dB
THD + N:0.00091 % (at 0 dBu, 1kHz, 100k ohms load)
Noise (A-weighted):-98 dB
Dynamic Range:130.5 dB

Unbalanced Headphone Output
6.35 mm TRS connector
Pin wiring:Tip = Left, Ring = Right, Sleeve = GND
Impedance:0.18 ohm
Attenuation Factor:180 @ 40 ohms
Frequency Range:10 Hz to 300 kHz ( -3 dB)
Crosstalk at 1kHz: -90 dB
THD + N:0.00091% (at 0 dBu, 1 kHz, 100k ohms load)
Noise (A-weighted):-103 dB
Dynamic Range:135.5 dB

Max. Output Power (at +30 dBu @ 1 kHz)
2 x 1 W at 600 Ohm impedance
2 x 2 W at 300 Ohm impedance
2 x 3.7 W at 120 Ohm impedance
2 x 2.9 W at 47 Ohm impedance
2 x 2.7 W at 32 Ohm impedance

規格方面,Phonitor x 不愧為監聽廠的強項,請詳見 SPL 官方網站,4-pin XLR 平衡接口的輸出阻抗是單端 x 2,不過兩者均 < 1Ω,低阻/高阻耳機均適用,最低功率輸出 1W (600Ω 負載),非常驚人;除此之外,注意平衡耳機接口的噪訊和動態範圍稍次於單端,總諧波失真的數值相等,更多時候平衡接口是為專業用途、長距離傳輸而設計,雙倍輸出電平、正反相位的噪訊抵消是附加好處,但凡事都有例外,Phonitor x 顯然經過用心設計,Unbalanced Headphone Output 應為全平衡電路,4-pin XLR、6.3mm TRS 只為對應不同接口的耳機,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很清楚平衡失真高於單端,基於專業器材廠的自尊,量測數據也照實寫,真心服了 SPL!


Bryston BHA-1 亦是推力奇大的耳擴,然則單端輸出表現貧弱,一切影響在於電路設計,輸出阻抗 2Ω,普遍來說愈低愈好,當增益設成 High,推力近乎 Low 的四倍之有,除非阻抗低、靈敏度高的耳機,最低音量仍無法承受,否則別切換成 Low 檔位,否則各種衰聲之悲劇樣樣襲來。

Specifications
2 Ohms output impedance for each op-amp driver.

Load @ 600 Ohms
Hi - 10.9V Out @ 001% Power 200 mW
Lo - 5.45 V Out @ 001% Power 50 mW
Lo - 2.50 V Out @ 001% Power 10 mW
Lo - 788 mV Out @ 001% Power 1 mW

Load @ 32 Ohms
Hi - 9.65 V Out @ 0.150% Power 2.9 W
Lo - 4.84 V Out @ 002% Power 732 mW
Lo - 4.00 V Out @ 001% Power 500 mW
Lo - 578 mV Out @ 001% Power 10 mW
Lo - 185 m V Out @ 005% Power 1 mW

固然 BHA-1 輸出功率極強,卻適合高阻抗、而非常見的中低阻耳機;日前於源音試過 AKG K712 PRO、SHURE SRH1540 皆呈現刺激走向,屬線條粗獷、硬派風格的 GRADO PS1000 和真男人平板 HE-560 則有上佳的驅動效果,兩副耳機靈敏度夠低,免得 VR 調整至最低檔位的音壓仍過大之情形。BHA-1 絕對是晶體擴的代表,不追求染色和韻味,一切以中性還原為主,雖為加拿大血統,具備大動態、大音場、強氣勢等共性,列為美系器材並無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真內行!Cayin 的確是管機起家,調聲風格一致,即使 DAP 都會有「管味」,例如 N5、N6 等隨身播放器。台灣有正規代理渠道,排除 DAC11 和兩聲道製品外,快些日子會引進 iDAC-6、iHA-6、HA-1A MK2,屆時不必發愁試聽地點了。

凱音新推出的 iDAC-6、iHA-6 試過幾次,調音往中性靠攏,我認為比 HA-1A MK2 更加值得。去年耳機祭聽過 HA-1A MK2 + HD800、T1 的效果有限,縱然推力之高,卻敗在底噪,即便設成低音量、低增益改善有限,要知道 T1 阻抗值至少 600Ω 以上(依頻率變動),倘若是索尼、先鋒、天龍耳機,底噪會有多恐怖,推測三創場地的供電品質差,導致器材衰聲,但不能推諉設計上的瑕疵。

PATHOS Converto 和 Aurium 僅知音悅有得試聽 ,確定不考慮試試?現今主流的歐系管擴要價均不斐,Aurium 已是良心價了,儘管製造地為 Made in China,相信用家為美聲、為調音而買單,雖是名副其實的味道機,卻保持良好分離度、透明度與背景寧靜度,雖然素質表現難稱之「豐富」,或者值得玩味的「層次」,但沒有聲音暖糊、形體朦朧、細節缺失、動態壓縮、能量感失衡等問題。

RudiStor DAC-X3 代理價格不貴,新台幣五萬初,其他高級品 RP030、RP1000、RP2000、RP3000 離我們太遙遠了,作為系列唯一的 DAC/耳擴,沒有其他選擇了。若對義大利美聲心存遲疑,仍鍾情於平衡接口的 DAC/耳擴,請服用 B.M.C. Pure DAC MK2,為我們熟知的 C.E.C. HD53N 擴大電路得自 B.M.C. 創辦人設計,混合式的 LEF 核心架構也使用在自家產品,初代堪稱貧弱的單端輸出,Pure DAC MK2 為非平衡耳機輸出的獨立擴大電路,USB 輸入介面、時鐘精度都有改進,不失為一種選擇。

此外,我推薦長物志 森羅萬有系列的前級/耳擴,底噪稍高於 Aurium 但遠低於 HA-1A MK2,曾於 HM2013 耳機交流會出現過,當時擁有 SONY MDR-Z1000,聆聽森羅萬有 ver. 6H30 現代管版本,人聲清甜、微暖而不厚,低頻張力不俗,換成美聲走向的 ver. 27ST,中低頻立時潤澤、飽滿,高頻衰減耐聽,呈現韻味派的唯美聲,因此不同版本差異之大,聽過即知;真空管乃是核心零件,但周邊電路也須重新設計,徹底發揮「管」的潛力。

台灣有能力製作好耳機、好器材,唯缺乏品牌價值的塑造和推廣, 好東西卻低調賣,導致曝光率、能見度輸進口廠牌,希望長物志(寨主)、KECES (教主)、電光火石、Yoga 等專注產品開發之外,試著舉辦試聽會與拓展通路據點,因為好聲音不該被埋沒!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道之神曰:「汝遺失之物為金花瓶、銀花瓶抑或銅花瓶呢?」

圖檔
純粹 美聲,final audio design 官方試聽會聽感心得,Piano Forte 系列參上!

final 中階以上,追求極高的透明度,高階甚至旗艦則在既有基礎之上,達到靜電般的細膩度與層次分明的空氣感,最上位動圈 SONORUS X,幾乎令我想起 STAX,當時高井桑為我搭配的訊源是 Astell&Kern AK120,隨身直推確認是 SR-2170 等級,後者低頻質量更好些;儘管 SONORUS X 素質不及良好搭配的 STAX 家用靜電系統,音樂表情和細部輪廓有道「不可跨越之牆」,箇中聽感難以言喻,有機會品聽時,肯定會瞬間明白!

Fischer Audio FA-968 沒得試聽機會,甚感遺,如偏好偏暖、中頻厚聲的調音,「半」木殼耳道 Astrotec AM800 約一千多元台幣,性價比不可謂不高;近年低價位的中國品牌耳機興起,HiFiMAN 率先開第一槍,OPPO、AURALiC、Cayin、Questyle、qdc、SIMGOT 等實力均不俗,台灣國產品牌得用點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ONKYO DP-CMX1 是台隨身播放器/手機跨界產品,原則上任何通訊功能的商品進口台灣,由本地 NCC 進行嚴格檢驗,期間流程繁瑣費時,倘若 4G 認證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約 4X 萬台幣),那麼定價肯定十分可觀,故引進機率非常低,畢竟沒有代理商會做賠本生意,主打 Hi-Fi 音質的跨界手機叫好不叫座,實為小眾市場的現況啊!

我對 OPPO HA-2 印象不壞,推本家 PM-3 並無平板常見的「點聲源」特性(註:感受聲音從單點擴散開來),反而接近動圈系統的風格。此外,兩萬價位內的隨身 DAC/耳擴,私以為 Mojo 並非最佳解,CEntrance HiFi-M8 無疑是更加誘人,DAC 同等水準,耳擴甚至超越一個級數,畢竟平衡輸出是賣點所在,作為放置桌面的 DAC/耳擴挺稱職。當然代價是系統的擴充性差,放棄升級之可能,攜帶性大打折扣,但 DAC、耳擴水準近乎 1:1,隨你挑選 XLR3 x 2、XLR4 或其他版本,畢竟先鋒和安橋播放器的單端輸出功率是平衡口的一半,即便是 2.5mm TRRS,也得換線改接頭對應,理當不及 HiFi-M8 那般游刃有餘。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andyy22k 發表於 週四 5月 18, 2017 4:50 pm

zhang230631 寫:本篇開始長期連載,為求回覆品質、情報量滿載,盡可能一週一更,剩餘時間寫文、持續整理「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還望版大海涵哈! (略)

 
哪裡,應該說: 我問題很多 :ho:

這三副 Z 世代耳機以自家旗艦 AT-HA5050H 驅動,想必工作環境已臻完善,
沒想到仍有諸多不協調,是否 RUN IN 問題呢?
AKz 和 A2Kz 也在小鐵中心匆匆聽過,印象不太好,當下覺得聲音很緊,又缺乏亮點,不符身價
或許是驅動或 RUN IN 的因素使然,留待日後前往完善聽感了(再給你個機會證明自己!謎:安安,你哪位)
回想起來,之前品味新耳機都太過主觀,播一兩首熟悉歌曲無法勝任就丟一邊了,沒有認真去發掘耳姬的優點
應該給予耳姬們更多表現機會;如 DT1350、1770 pro ,小弟就試了很久才發卡給她們 ( 可能偏監聽的個人都啃不動... )
1770 pro 不知是沒 run 開還搭配錯誤,音場一直有種強烈的天花板悶感,偏偏高頻已經遊走在 over 的邊緣 ( RSA Raptor )
 
W1000z 的部分,曾帶掉坑的友人匆匆路過耳機店,當時鎖定萬元以上歐美四大廠,卻被老闆推薦試聽 WKz
友人以 " 安卓手機 " 直推 ( 虐待 ),覺得不錯,因為個人對小鐵成見太深,當下不置可否,沒想到一聽之下略感意外
封閉式中前段班的音場,寬鬆柔和的表現,相比同場加映 MSR7 悶塞混亂 的聲音要好,W1000z 錄音容忍度較高 (?) xD
但考慮到新品 20k ... 馬上勸友人放棄,只因當時 w1000x 已拋到萬元內的價位;
嚴格說起來 W1000z 也不是我的菜,但比之 W5000 聽感要好多了 ( 5k 算老鐵聲嗎 ? )
雖然之後友人因而無緣鐵家,反被我推了一組 HD700 + CH700S = 16k,
開啟了自己坑自己的道路,OPPO HA1 / ED12 / Divini PT-X / NEP-3200 / PT112 ....etc 各種坑 ( ry
( 目前已進展至必購名單 Phonitor 2 / X + Tribute 7,或許還會再加一台布魯克林 LOL ~ 逃 )
不知板大有沒有聽過布魯克林了,因對岸開箱文說素質和 192 略同,音樂性更佳,
友人正在煩惱該買二手192 或全新布魯克林,如果同級他好像會買二手 192;他也是樂器派的,但與我不同,注重高頻

題外話:
友人是聽 pro2900 掉坑的,當時以家中 Lion usb dac + 仿A1 接駁 DT990 / T90 / HD650 / pro2900 / AD1000X
(這樣的陣容對新手來講,似乎太眼花撩亂了一點 ... 聽到麻木 otz)
同場 AB :DAYS of DASH 原版及鋼琴 arr ver. ,結果他說:鋼琴版聽起來都一樣無感,但原版那首 2900 最讚 :ma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xkJoIhr6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bO9UeVbrs
事後小弟將 2900 與 AD1000X 借出3週,友人主動提出 2900 偏薄,但樂器質感比 AD1000X 漂亮許多,
想再至耳機店多方比較,因而有了上一段 W1000Z / MSR7 試聽記;當時一併試聽的還有 M50X 和 SR225i、HD700 / 800
總之,從頭到尾只推了他一組 HD700 + CH700S,後面都不關我事,人真的不是我坑的 。 xD

購入 AD1000X 其實也是盲狙,說來慚愧,小弟新手時是個十足的外觀控,第一支中階耳罩就挑了美美的鏡面 ES7:

圖檔

當時還暗自決定,不會再購入二手 5000 以上器材,沒想到半年就破戒,收了 DT990 ...
其實當時夢想的大耳罩正是 AD1000,巨大又開放的外殼下,藏著渦輪狀的設計,配上金色銘牌,殺傷力十足
想當年尾字x世代還沒出來 ( 好像 ? ),ADK 二手跟現在的 AD2000X 價位相同,令我望洋興嘆,
時隔數年再入 AD1000X 算是一圓新手夢,無奈經過拜耳、森海的洗禮,加上聽過 K702、PS500,已經回不去了;
他其實沒那麼差,在 ACG 表現一些稚育系 (?) 蘿莉曲、輕電子風,十分輕快爽口,樂器也近;力道卻總差一口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7zMEV8kQ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_AmDIhdjVk

但 ... AD2000X 較能撐住這樣的場面 ...
(雖然沒 2900 來的震撼,以小鐵的水準算合格了,
目前聽到低頻質量最猛的 ATH 是 ESW9LTD ... 量感有點 over,人聲遠 ...超不像小鐵 L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x8kOf5z_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sgLq6pnX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6QWd1_7Nj4

後兩首 live 型式歌曲中,中頻及低頻較薄、強調高音的耳機,聽感真的很慘,
除了尖刺還是尖刺,該有的爆炸聲和噴射的衝擊感都不存在,過於尖刺的聽感,也很難對歌曲產生共鳴或感動 ...
AD1000X 高音雖不至於到非常尖刺的程度,但中低頻是有點不足的問題 ( 清爽 ? ),
不過光是鋼琴表現、清爽的聽感,高音還能不尖刺,或許也足以讚許一番了,T90 沒弄好齒音跟高頻可無法善了 xD
因當時 MX1 已經售出,不確定是不是耳擴 " 過推 " 導致個人對 AD1000X 觀感不佳,
畢竟 Xcoustic HA1.1 是號稱大電流 + 為 K701 調音的 ... ( 有空一定要把這耳擴搬去店裡接 701 / 702 看看 ... )

雖然已經不是同一套前端,但再次用 pro2900 聽起這些熟悉的曲子,忽然感概小鐵總是有辦法在 ACG 中
神奇的把低頻弄不見,卻又令人察覺不到違和感。  = = .....  ( ACG 或輕快/輕柔曲風限定 )
但這樣詮釋真的有比較好嗎 ? 就見仁見智了,雖然熱愛耳機的原因就是:每副耳機都有自己獨到的詮釋風格.
一首歌,百種唱法,如同性格各異的歌姬同台競技
而還原與失真,是個人還沒到達的討論層次,只要不覺得聲音假,盡量來欺騙我吧 ( 抖 M ? )

新鐵裡風評較中性的耳機倒尚未嘗試,有機會再至展示中心,
將您提到的 R70x,及普遍評價不錯的 IM03 / E70 / CKR100 等補全 :)
 
圖檔


HD800 其實也滿帥的,又是銀白,命中紅心 0//0 但經過 ATH-ES7 的洗禮 (?) ,已經學會聲音第一,外觀第二
比起 HD800,個人還是對 T1 更鍾情呢 ! ( 聽歌曲風關係 )
不過 800 外觀帥歸帥,作為一支古典強項的耳機,反差會不會太強烈啦,簡直比電競耳機還潮 ( 各種嫉妒羨慕恨 ? ) :ho: 圖檔


嗯...雖然沒聽過完善的 702,但誠如板大所言,不屬飽滿的聽感。而是較為空靈幽遠,背景寧靜,餘音繞樑
最令人佩服的是,空靈和空洞,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如此特色的聲音,不愧師出三大廠經典型號

HPH-MT8 在兩大拍賣看到有店家販售,萬元可以買兩副,看來十分超值,不過罩杯大小似乎有限,較為困擾
看起來和 HFI-580 / 780 差不多 Q 口Q ?!
只是在台灣討論度真的是 ... 不知在日本國內銷路如何
其實仔細想想, YAMAHA 還真是家底蘊深厚的公司,連 初音未來 語音系統都是他們開發的,
最後更無視語言障礙,完成「音樂無國際」的壯舉,聽到 Miku 醬唱五佰 墓仔坡也敢去 真的讓我嘴角上揚弧度爆表... xD
唉,要是 YAMAHA 出個痛 Miku 專利的款式,自家耳姬還不賣翻 ...

ONKYO A800 素質能贏 X2,超值到不要不要了吧 ( 筆誤更正:是我要我要才對 )
老闆,來碗壕大牛肉麵!

TAD 標準設計有什麼毒到 (?) 獨到的地方呢 ?
其實之前聽到 SE-MASTER1 是手工打造時,第一個想法是: 那不就每副聲音都不同,要看人品的 :mad:

wow ... 沒想到啃木頭還未淡出市場,新旗艦 KH-KZ3000,漲姿勢了,但重低音取向 ?!! ...也不錯啦 @o@
之前聽家人的老 kenwood 耳機製品,換算成現代幣值,上市價約在 9000 ~10000 新台幣
接在 RADW 的聲音是「濃郁卻通透」,開放感極佳的聲音 ( 新手不知道音場大小 )
當場就把相同 DAC 下的 YAMAHA粽擴 + B&W DM600 給端掉了,害我莫名掉坑 :ma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XLbBi_As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61jgFCMM

兩聲道方面,個人真的是站在門外很遠流漢 ( 汗 ),沒想到業界曾經如此燦爛輝煌,
只聽家人說,當時流行的玩法是歐美+日系來搭,以日系的解析性和歐美的味道/力道互補,
經常向我講述 Kenwood 粽擴 + B&W 喇叭、 Denon 粽擴 + JAMO 喇叭的美妙 :oops:

你這樣一說,我越來越期待 990 在 Phonitor 下的聲音了,等友人一購入馬上帶 990 前往試聽
說不定到時就換我在家門口踢箱子了(笑)

這篇跨時代拜耳AB文很有參考價值呢 ! 舊版長的好像 DT990 pro,業界人士工作用的感覺,反而舊 880 不錯看欸 !
不知道跟很多人推薦過的 DT911 相比起來怎麼樣; HD540 600 Ω 好像也滿多人喜歡,可惜現在都絕響了
之前也有想過買 DT880 03' 年版,簡約設計滿美的

圖檔



那 Yoga 跟 Fischer 之間的關係到底是 ... ? 單體和耳機內部腔體構造是誰負責研發設計呢 ?
是像 Fostex 和 Denon 的關係一樣嗎 ? ( 代工廠持有核心技術 ? )
因為對代工廠認知還停留在: 照表操課,只出人力物力負責生產,真正核心技術和設計研發能力,掌握在原廠手中

不久前適逢板上 PSK 拋出了個大白菜價,又差點盲狙了,但金額還是很可觀,差別在於以往盲狙可以從 7-11 偷渡
這次是人在外地要請家人代購的情況,應該會被處以各種極刑 ...xD 因此顧慮頗多,經私下詢問
「擁有耳機牆的男人」(joshua_wu),j 大抱歉,自從看過您兩篇文章,小弟和友人一致認為這個稱號太適合你 8)
j 大也強力推薦購買尾字 e 世代的版本,並大方親切的提供一些經驗、建言,及各版本差異,因未經同意就先不貼出了
重點大意:尾字e版本無論平衡或單端,都比初代值得推薦,有一定的素質差異,調音完成度和聽感差距也不小...
因此即使想改平衡,也建議買 e 世代,至於平衡端子推薦鍍銠,古河就是不錯的選擇;e世代大改,與您的見解不謀而合

哦 ? 世界樹會被黑龍威脅到嗎,那還挺恐怖的 ! ( 這什麼神話大戰,我以為跑錯棚...等下索爾拿著 Mjolnir 來參戰 www )
PTT 好像有世界樹是新十萬內最強云云的評價
不過底下推文馬上被噓:售價就十萬,那十萬內最強有意義嗎 .... 快笑死了 xD,鄉民真的很毒舌
言下之意應是無法上打,但能物有所值也是不錯了,之前看您有篇文章聽感似乎不佳,不知再度臨幸有無改觀呢 ?

對了,不知道這台機器 ( 睿志 NFB-28 架構如何 ? 什麼全分立...看得我霧煞煞...這是大電壓還是大電流的機種呢 ? )
http://www.audio-gd.com/Pro/Headphoneamp/NFB28/NFB28CH.htm
平衡驅動 HE500 直覺音響性不良,對岸鄉民卻說這樣搭好聽 ...

軍刀之前確實也滿夯的,但每次看討論都會有人跳出來說不如加錢上 192,
雖然不知道是真的聽過還是有意誤導,但對於沒聽過的人來說,各種評論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也是 PTT 討論形式的弊端 ( FB 也會嗎 ? ),一行推 BJ4 的太多了 ! 難辨真偽;
反之巴哈既能一行推,也可專文回覆,而 AA 是 PTT 的相對極端面:只能專文回,無法一行推.
小弟認為箇中差異會影響回文者意願:或許不想發專文高調回覆,簡單推即可;也或許不願回文讓主題再度浮頂佔板.

歐美這幾台會努力挖試聽點出來,感謝 !!
日系 DAC 風評頗佳的幾台,不考慮價格因素的話,您覺得哪一台較好?
UD-503、HP-A8、U-05   當純 DAC 用 ...
目前南部只能聽到 503 跟 A8 (C) ...但不好意思把 5公斤耳擴搬去叨擾 @@
 
從您對 800 西裝的這段描述來推測,森海還真是鐵了心要把古典玩到好啊 ...
也難怪 HD700 的古典在同前端下輸給 800 這麼多了,除了耳機本身天限 / 體質,畢竟阻抗也差了一半
既然是如此極致的 800 西裝,應該是對 300 歐姆最佳化了。 150歐的 HD700 表示:那我咧? ......

有很多嗎 ? 哈哈,雖然理想是一支推到好全曲風通吃 ( 除了不聽的曲風以外 ),但難啊
有考慮都賣一賣只留 DT990 ,然後收支 T1,反正都是 600 歐姆,不過我想兩者聲底差太多,可能會 ...
本來是想 Lion usb dac RCA 加兩顆一轉二分給 PH-550 ( 四管 ) 和 SF-801 ,990 + 2900 就脫坑了
單聽 990 原已很滿足,但接了兩組後,AB之下卻發現,兩組都有各自的問題,只好為荷包默哀 3 秒鐘 ... :haha:

早先對 HE-500 也抱有很多期待,只因聽過 HA-1 驅動下的均衡及雜食性,音質與細膩度幾乎完勝同前端的 HD700 ( 平衡 )
也很想在有限的預算玩出潛力;曾以 Xcoustic HA1.1 搭配出十分雜食的聲音,邀請友人試聽,也大為改觀
從抒情人聲、OST氣勢、電音、ROCK、純鋼琴、ACG,都有不錯的適性
但完全建立在調音上:DAC內裝OP、USB / RCA線、甚至連焊死無法拆卸的耳擴電路板,主放大op都被我用筷子拆換掉
在不動焊槍的情況下,外行人拼樂高能做的、能換的都被我換了 ...
而當靜下心來 AB 時,這樣費心調整的系統 ( 連 DT990 都被我扔一邊去了,DAC OP 不再為 990 最佳化 )
且不論均衡、雜食性,單就得到的音質,僅勉強和 990 / 2900 在同級,也是我放棄用 HA1.1 所謂的大電流來搭配的原因
OPPO HA-1 驅動的 HE-500 聲音品質要高的多了 !
高登 / 金波家的 GD-01 平衡驅動 HE-500 其實也不錯,但是以 HE-6 平衡廠線、PT-112、Divini 旗艦電源線PT-X等加持,
真的沒 HA-1 小黑電線 + HE-500 原廠銀線 + 單端直驅,原汁原味來的踏實
( 心理潔癖,但直覺這才是耳擴正確驅動單體的表現 ...)
OPPO HA-1 主要的問題在您提過的 DAC 素質不值售價、以及他推動圈真的不太好;另外 HA-2 已推出新版,DAC 有改進
不知道 HA-1 會不會在未來跟進,若比照跟進,這個時間點購入舊版 HA-1 應該會想痛喵自己兩拳 ... Otz

X1 這樣的表現算糟嗎 ? 我一直無法明確界定他的實力,只覺得他無法和 990 / 600 / 650 / 702 / 2900 抗衡,
但若同樣在訊源直推不上擴的情況下, X1 要霸凌一下 HD598 還是很輕鬆的 ...
有點忘記是菲特大還是其他網兄的論點,也頗有道理:
『直推就已經有這樣的表現,你還期待他上擴能飛天遁地,廠商也是要賺錢啊 xD』
我想這也很好的解釋了 X1 或 AD1000x / 2000x 上擴增長幅度不大的原因;
只是我對耳機增長幅度 ( 潛力 ) / 前端反應力 / 可塑性,這幾個層面間的微妙關係還沒整理出什麼頭緒
單純個人經驗對 X1 ( 還有 L1 ) 及小鐵兩副 AD 感到「水火不侵」,想用前端搭配改變耳機走向,這幾副可塑性不高
當時印象深刻,覺得 X1 鋼琴音色歪掉的曲子(連結)耳擴是A類RAD-WS / 大電流 ( ? ) Xcoustic HA1.1,
老實說,不只鋼琴有問題,低頻轟轟轟的很渙散,與 2900 的 punch 感相去甚遠 Orz

好的,回去再玩玩看,因為 HA3 是家人在用,只覺得他兩顆紅鼻子轉來轉去研究半天,後來調好就沒動過了,
所以試聽時也不敢亂改他的設定 xD   改天再用 2B 鉛筆幫他標個記號

其實最近入手了AA狂人大製作的 Dynalo,據說也是專門設計來推低阻耳機的好電路 ( 美國教授設計 ? )
要價 14.5 萬的 HeadAmp GS-X MkII 即為使用此電路製作的平衡廠機
因 PTT 有網兄說 Dynalo 能推動 HE500,姑且一試,目前由家人代收代玩,
希望回家時不要又被徵收走了 ( 當初 HA3 就是這樣,由我購入,卻跟家人的 650 較合,叛徒! :ale: )

不過這樣看來 BHA-1 跟 Phonitor 很難選啊,風評都這麼好
Burson 家也有值得推薦的嗎 ? 幾年前爬文該廠 HA-160 似乎備受好評

管機一大弊端確實是如此啊,但我覺得廠機還這樣有點 over 了,RSA Raptor 即使接燈泡牌 X1 都沒底躁 ( 30 Ω/100 db )
自家系統上 PH-550 四管接 DT990 600 Ω 96db 毫無底躁,
40 Ω 96db 的 2900 會有,聽流行可無視,純演奏如鋼琴曲就會想翻桌了 xD,至於102 db 的 AD1000X ... 咳.... !!

還真不知 PATHOS 台灣有引進,失敬 ! 有機會北上一定試聽,期待下次 HM 交流會開辦時順道過去了 ( 通常都幾月啊 ? )

森羅萬有後面那個 ver. 27ST 只是採用 27ST 這支管的意思,各版本機體和電路是相同的嗎 @@ ? ( 玩家自改當然不計.. )

這幾家都有好東西啊,也常聽聞,試過 PT112 的效果就有點心動,甚至也想購入 DC116 等嘗試
FSA 個人有用 BlueKey 和 Supplier usb,但效果只能說 " 有變化 ",
前者是口味的變化 ( 或許線材不夠高級 ),後者則是分離度和音響性提升了,但味道和情感失分,感覺 FSA 屬性有點冷
也或許是這兩項都是入門品的關係,高檔的保庇托比西裝還沒聽過
對了那 DA&T 也算國內的嗎 ? 對於他們的單端擴滿有好感的 ( U2 除外 =___= ),如果推出平衡機種就太好了,可惜遲無進展

回曰:我掉的是銅花瓶! 湖之耳道神:嗯,你很誠實,賜予你 Monster Turbine Pro Copper (銅渦輪)。
我: 不~~~要~~啊~~~~~!!!!!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807667←可惡,這麼爛的梗怎麼這麼好笑 :ho:

最近看到一篇 W60 心得,寫得好有趣:https://read01.com/mQLRjN.html
W60 聲音真的有這麼低調嗎? 雖然看起來不像我的菜,也買不起,但寫成這樣害我都想聽了 xD

最近聽 VMV MAGIC DAC 直推 2900 越聽越不對勁,一開始聲底確實跟 SMSL M2 相似,
但插在電腦上持續通電 RUN IN 一週後,聲音退的比較遠,甚至頭中出現悶感
今天 AB 後確認 SMSL M2 搭 2900 比較好聽,真是不甘心,把 VMV MAGIC 換到另一個 USB 插槽上,
並拔除 機後同軸孔上的防塵塞(示意圖為 RCA),聲音豁然開朗,感覺好不科學,真的有這種事?不愧是玄學 ! LOL ~




_
GTX-D (G)→

②Supplier USB﹢昕樂銀軸→AIM UAC→X-SPDIF
③Tunami v2→GD-01﹢qbt18→Mogami 2534

FPX (G)→

①ST1200PT→C6E→CX2→DL012
④Jungle FI-15ME (R)→NFB-28→XLR30M→SE-Master 1

其他加減聽:T1/HD700/K712p/HE-500/2900/DT990/X2/FA003W

「奏響心中期盼的聲音」

偏好:https://goo.gl/M1Zcqs
頭像
andyy22k
SR125
SR125
 
文章: 508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12 5:30 pm
來自: 新手村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ace_erik 發表於 週六 5月 27, 2017 8:59 am

偶然路過推一下這樓,
難得有這麼認真討論的文了,版主挖坑能力真心強大 :D

個人也曾入手過ATH-W3000ANV, 對這支耳機也是相當讚賞, 說是鐵三角歷年來集大成之作也不為過,在某種情況的配置下,聆聽交響大編制也毫無問題(聽過W2000,覺得實在有點言過其實了)

DT990 600ohm版確實是拜耳難得的經典,壯闊的音場結構與空氣感堪稱一絕,只是要能發揮出其全力,系統配置馬虎不得
簡單一點可以試試Lynx L22類比錄音卡配上SPL Phonitor即可,無需花大把銀子添購高價DAC就能獲得澎湃激昂的好聲音


而對於HD650系統配置有疑問的朋友,建議可以先參考這篇:
再來聊聊,Sennheiser HD650!
以物易物是美德之 我愛 VOVOX! :D
頭像
ace_erik
SR80
SR80
 
文章: 186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2, 2003 4:59 pm
來自: 稿紙堆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Patricklai 發表於 週五 6月 16, 2017 2:51 pm

大哥你好 我想請教一下 因為本身使用的是Q701奧產 配SMSL的DAC接電腦
想問一下major2這支推薦嗎?想當隨身使用 看上他的藍芽+電話線設計
Patricklai
SR40
SR40
 
文章: 1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16, 2017 2:40 pm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一 8月 28, 2017 4:52 pm

非常抱歉~日前工作奔波忙碌,直至今日才回覆,望您別見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三角新 Z 世代處於調音過渡期,ATH-A1000Z、ATH-A2000Z 高頻調亮,厚度削薄,低頻量感和下潛不足,不排除是訊源影響,但 AT-HA5050H 應該沒有驅動問題;言盡於此,將來再次品味 Z 系列,我會好好試聽確認好壞,免得誤殺忠良!不否認短暫試聽可能造成盲點;您提到的 DT1350、DT1770 PRO 均為拜耳家監聽耳罩,或多或少強調細節、瞬態、動態等等,考驗耳擴對於耳機的阻抗匹配,假如阻抗在特定頻段飆升,無法發揮耳機的潛力,如同頂著天花板的壓抑感、高頻失控等,我認為是耳機驅動的適配問題,而非煲機能夠改善之。

現階段而言,ATH-W1000Z 是唯一高階的量產型木殼,即便停產後,市場流通數量高於限量型號,好購買、好驅動、素質尚可,隨身直推可以接受(?);若是 HTC 旗艦手機,推力的確不俗,比之 ATH-MSR7 有段落差尚能理解。然而,ATH-MSR7 推好以後,分離度不錯,音場小歸小,大致還原基本的音樂元素,難怪鐵三角為「陌生人妻」調校為 Special Edition 版本。

ATH-AD2000X 詮釋大編制演奏"更"游刃有餘,但始終偏近場聆聽,這首東方 Vocal/Soft Rock - 幻夢 「赤音羽」,我認為更適合 ATH-AD1000X 詮釋歌曲中的空靈感,而熱力四溢的 X JAPAN Live 演出則是 ATH-AD2000X 穩佔勝壇,講究現場氛圍感,首先排除薄聲、尖刺感、重染型耳機;如您所說 ATH-AD1000X 調音趨於清爽、乾淨,中低頻厚度稍遜 ATH-AD2000X,大致是曲風契合度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好沒有絕對標準,但音質優劣有相對標準。」譬如歌手音色是天生擁有,唱功卻是後天努力得來,將演唱技巧、歌曲意境的理解作為較量依據;數個月前,開始研究起偶像歌手、跨界歌手、實驗性爵士歌手的現場唱功,驚覺不得了了,有興趣請觀看 bilibili 站影片。

日本女歌手現場唱功排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44472/

韓國女歌手現場唱功排行: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152132/


排行獲得 S 評級的歌手簡直是怪物,代表韓國樂壇的超高水準,脫離流行樂範疇,跨界進入爵士樂的領域了,或形容為「人體樂器」,原來《聊齋誌異.口技》真有可能實現,絕對接受嚴格訓練、下過苦功夫,才能達到如斯境界。

題外話:平常少聽鋼琴演奏,在古典樂的眾多類別中,以交響樂深得我心。聊回正題,PRO2900 的調音傾向於樂器演奏,冷調色彩感、理性人聲表達是我當初的猶豫點,興許選用 Oyaide 等味道線會有改善,多年前 PRO900 + Oyaide 專用耳機線(鍍銠端子)討論得水深火熱,但調音意義大於素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

Sennheiser HD700 + CH700S 有點以上欺下的意思,聲海次旗艦配合 HDVD800 平衡驅動,真正能感受歐系的細膩聲底,聲音粒子凝結成塊狀,立體感隨之浮現,有別於拜耳家的銳利邊緣感,故推斷 HDVD800 並非省油的燈,無論是否針對 300 歐姆最佳化,至少 HD800 在特定低頻段的阻抗飆到 800 多歐姆,HD700 阻抗最高 300 多歐姆,兩副耳機驅動需求各異。目前不是購入 HDVD800 的好時機,建議等 HDV820 發售後再考慮,聽過聲海最新認可的聲音之後,就此開啟「敗家之門」並非壞事,請隨時關注 HDV820 的引進動向囉!

Mytek Brooklyn DAC 在億而創三創門市試過,更早以前,在電源處理嚴謹的音悅試聽 192 DSD DAC,兩套系統均以耳擴輸出 DENON 兩代旗艦耳罩,後者在大音場、大動態、解析力、細節、氣勢更上層樓;相比之下,Brooklyn DAC 受三創的電源限制,猶如龍困淺灘,無法真正體現素質,由音樂性取而代之,呈現明亮、晶瑩、鮮活的色彩感,帶有一絲絲活潑音色,值得玩味再三,我認為 Mytek 的調音更上層樓了,重視聲音素質、技術規格之外的音樂性,為好聽而服務,不失為另一種詮釋方式。倘若您朋友重視樂器的還原度,希望器材忠實呈現,192 DSD DAC 完全能滿足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yy22k 居然是鏡面控,似乎看見 XPERIA XZ Premium、HTC U11 在向您招手喔!諸如 ATH-AD1000 的透氣網罩、鰭狀障板和渦輪狀 Diffuser,彷彿是蒸氣龐克(Steampunk)為題材的產物,散發十足的機械感呢!

聲海發布 HD800 之時,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好比當初 AKG K1000 出世震驚四座,德國同鄉的拜耳顯得保守,我承認 T1 是副好耳機,但德國人保守、固執的性格表露無遺,好不容易 McIntosh MHP1000、beyerdynamic DT1770 PRO/DT1990 PRO 終於換新模具了,下一代旗艦指日可待!

GRADO PS500 這麼粗獷、硬派的「男人味」,好奇聆聽 ACG 音樂時,美國大叔能表現稚嫩的日本蘿莉音嗎?我表示懷疑(挑眉)。既然提到歌德,先前於 TAA 2017 的谷津展房聽過 PS1000,低頻量感、形體感俱足,些許粗獷的音色正是 PS1000 「毒到」之處,私以為適合搖滾樂、重金屬或快節奏的曲風,頗好奇 PS1000e 會進步到何方,joshua_wu 前輩認為 e 系列更好,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將 PS1000e 列入試聽清單內,且您追求平衡系統,建議直攻 PS1000e,連改線都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提到 JAMO 喇叭,趁機宣傳家訪文章:聽感記敘XX|感動最終回!JAMO 與我美好的一天,友人搭配 Pioneer 老綜擴,難道天龍系的器材會更搭?不乏日系器材配歐美喇叭,聽朋友說過,曾有人買 TAD 全套器材加 Dynaudio 落地喇叭,因為他喜歡丹拿的調音,任何搭配都有它的道理,當然喜好決定一切。

Yoga 之於 Fischer,如同代工之於品牌,生產單體、量產工藝、調音技術掌握在 Yoga 手中,在耳機業界非常普遍,通常按照客戶需求,或者選擇最接近需求的型號,量產製作 OEM + ODM 貼牌耳機;有別於我們熟知的 Apple 和富士康,蘋果負責研發設計,交給郭董代工,此為 OEM 的部分,而核心技術掌握在蘋果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YAMAHA 中低階耳機極具性價比,EPH-100、EPH-M200、HPH-100、HPH-MT220 的水準聽過即知,所以我對 HPH-MT8 興趣濃厚,原因在於此。倘若 YAMAHA 有心想做高階製品,聲音肯定沒話說,初代平板旗艦 HP-1 即是經典案例;而旗艦大書架 NS-5000 設計考量之複雜,振膜材料、抑制振動、共振消除、吸音處理、聲壓均勻度等。以大見小,YAMAHA 微型化技術也強大,可惜重心放在機車、樂器、喇叭等高利潤業務,對股東負責的公司都會這麼做,持續虧損或商業價值低的高階耳機產品,理當放棄或者不受重視。

TAD 代表先鋒最極致的追求;曾在音響展聽過 TAD-CE1 大書架套裝,解析力、(微)細節、動態、透明度、層次感、形體感超越我所聽過的任何耳機系統,畢竟是百萬級的喇叭系統,顯然勝之不武。

Pioneer SE-MASTER1 設計完成後聲音已然定型了,日本職人手工製作的用意是 - 有些製造工序無法用機器組裝,所以聘請經驗老道的師傅完成,導致產量極低、價格高居不下,但超超杜拉鋁、陶瓷塗層的鋁振膜都用上了,如預算到位會敗入,敬請期待多年以後了!提到素質部分,SE-MONITOR5 非常接近老大哥了,由於封閉式隔音效果好,聲音符合監聽耳機的定義:中性精準則是我的第一印象,微細節挖掘能力強悍,低頻量感較 SE-MASTER1 來得節制,速度感不快不慢,且樂器定位感強,音場近乎橢圓狀,似乎是監聽用途而調音。儘管 SE-MONITOR5 聲音水準超乎期待,我對大師系列的 SE-MASTER1 仍記憶猶新,仿效喇叭般的呈現相當討喜,低頻隱隱有擴散、漫延之感,從兩側往聽者襲來,說不上來......擁有兩聲道系統的人能體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萬內最強的 DAC 輪替好幾台了,始終沒有品牌獨霸天下,倒不必爭一時虛名,謹記喜歡的器材即是最佳解;從客觀角度分析也無從論高低,因為每個人的聆聽環境、測試音源和聆聽的側重點均不同,難以蓋棺定論。先前在音悅聽過世界之樹,聲音素質不盡人意,推測是熱機時間不足,未能充分發揮 R2R DAC 的優勢,日後再行試聽確認。

TEAC UD-503、FOSTEX HP-A8 MKII、Pioneer U-05 三者取其一,依照先後順序推論,您心中已有答案了,以我喜好會挑 U-05,畢竟價格有優勢,電壓問題用降壓器、隔離變壓器(110V > 100V)來解決;當預算到四萬元左右,不如直上 Mytek 192 DSD DAC (二手品),不求味道求其素質,後端調音交給耳擴或耳機,音響性和音樂性都能達到水準以上。容我囉嗦幾句,HP-A8 MKII 台灣引進機率渺茫,望向價格死貴的 HP-A8(C),當庫存銷不完,不太可能進新機器,建議選擇水貨,不必等遙遙無期的公司貨了。

家用耳擴方面,Audio-gd NFB-28 是電流輸出型架構,平衡耳機輸出高達 8W (40Ω)/3.5W (100Ω)/1.2W (300Ω)/600mW (600Ω),但未標示量測的失真數值,初步判斷推 HE-500 能勝任無虞,好不好聽則是另一回事了。BHA-1、Phonitor (各版本)都是大力直白機,我覺得 SPL 更細緻些,低音量檔位的聲音平衡更好。森羅萬有 ver. 27ST 代表使用同型號的真空管,每組真空管匹配後,彼此設計電路也不一,希望有解答到您的問題。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二 8月 29, 2017 3:40 pm

ace_erik 寫:偶然路過推一下這樓,
難得有這麼認真討論的文了,版主挖坑能力真心強大 :D

個人也曾入手過ATH-W3000ANV, 對這支耳機也是相當讚賞, 說是鐵三角歷年來集大成之作也不為過,在某種情況的配置下,聆聽交響大編制也毫無問題(聽過W2000,覺得實在有點言過其實了)

DT990 600ohm版確實是拜耳難得的經典,壯闊的音場結構與空氣感堪稱一絕,只是要能發揮出其全力,系統配置馬虎不得
簡單一點可以試試Lynx L22類比錄音卡配上SPL Phonitor即可,無需花大把銀子添購高價DAC就能獲得澎湃激昂的好聲音


而對於HD650系統配置有疑問的朋友,建議可以先參考這篇:
再來聊聊,Sennheiser HD650!

感謝王牌大的幫推,曾經路過您的 Lynx、SPL 監聽系統(三創耳機祭 Headphone Festival 2016),令我大開眼界,原來驅動完美的 HD650 是如此風景,即便是 HD800 也未必佔贏面,那透明度、立體感、飽滿中頻、俐落瞬態、沉穩有力的低頻等,當我取下耳機,內心納悶:「這是我印象中的 HD650 嗎?簡直是 HD850 了嘛!」

雖然沒聽過王牌大調整的 DT990 (600ohm)系統,但我朋友的評價極高,認為是驅動狀態最好的 DT990 600ohm,這次得到寶貴情報了,難道 Lynx L22 類比錄音卡 + SPL Phonitor 是最佳解?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2017.03]低→高價位的耳機/兩聲道系統大集合

文章chenszhanx 發表於 週六 9月 02, 2017 8:56 pm

之前有向ZH大大請教u-05與teac503,本來鎖定U-05,但最後我趁著N-70AE上市後70A跳水入了一台,
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入手第一周因為隔變還沒到,先用美利樂自耦變壓器,聽起來跟503還有Sonica約略在同一個級數
,大抵像是ESS晶片版本的503(人聲較薄,高頻樂器有纖細感),或是低頻進化版的XDP-300R。

沒想到入手平衡隔離變壓器之後,完全甩開在店裡試聽的503與Sonica,換上隔變之後細節多了非常多
低頻整體量感變少,但是紋理都浮現出來,結像準確,錄音前後層次都出現了,左右定位感也變得更加綿密,
連架子鼓每個位置都能感到差異,擊鼓力道強弱,鼓面大小,鼓皮的緊繃感與彈性都能夠表達出來。
不過這台應該是我聽過最沒特色的訊源,要說出有甚麼特色,完全說不出來,音樂聽起來都彷彿原來就是那樣。

至於捅前面耳機輸出表現倒是跟300R差不多,可能就是因為純DAC不好再日本大型商場接
耳擴測試,這台沒有被台灣玩日系機的人發掘阿。

推薦給如果像我一樣,喜歡XDP-300R勝過DP-X1,503勝過m-dac系列與sonica,(後兩者太暖)
但是又喜歡ESS勝過AKM的人。
chenszhanx
SR40
SR40
 
文章: 2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13, 2014 8:39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手發問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2 位訪客